让党旗高高飘扬 让党徽熠熠闪光
——聊城市司法局高质量推进党建工作纪实
■ 王军豪 赵晓翠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具历史性意义的一年。
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十四五”规划开始实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踏上新征程。
对于聊城市司法局来说,这一年也是创新发展的关键之年。
2021年,市司法局紧跟党的步伐,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聚焦“服务中心、建设队伍”两大核心任务,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强基础、补短板、促融合,推动党建工作提质增效,为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坚定信念,铸思想之魂
“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凭的是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而这种精神的源泉正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2021年7月13日,聊城市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巡回宣讲团应邀走进市司法局,为60余名干部职工作了一场精彩的宣讲报告。
市司法局历来高度重视政治建设,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2021年,先后召开会议18次,专题研究党建工作;开展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4次、集体学习40余次;组织党员干部赴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市双拥展览馆、高唐县人民检察院廉政教育基地、阳谷县新凤祥集团党群活动中心等地参观学习10余次。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市司法局党员干部补足精神之钙,把初心使命铭记于心,将信念坚定作为首要前提,将为民服务作为根本使命,将勤政务实作为一贯作风,将敢于担当作为可贵品质,将清正廉洁作为底线要求,思想之魂牢牢铸就。
理论学习是一把金钥匙,有助于党员干部不断解放思想、开拓视野。围绕“学好百年党史”主题,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商光胜带头讲专题党课;各党支部开展“四史”“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等学习研讨6次;邀请市委党校教授作党史辅导报告;举办了律师行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演讲比赛;市司法局荣获全市“初心永铸·百年芳华”红色经典诵读大赛银奖,连续三届被市委宣传部命名为“聊城市理论宣讲基地”……一年来,理论学习在市司法局机关蓬勃开展。
“红色元素处处可见,党味浓郁处处弥漫。”党建文化也是市司法局的一大亮点。市司法局建设了机关文化长廊,升级改造机关党校和党员活动室,运用机关外墙及楼内电子显示屏、图片展板等展现机关党建工作的新成效、新成果。通过高质量的党建文化,市司法局进一步激发了党组织的活力,党建工作的感染力、影响力得以充分发挥,党建工作水平得以大幅提升。
“政治上的坚定,源自理论上的清醒。通过持之以恒抓学习,广大干部职工综合素质显著提升,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全局上下呈现出积极向上、干事创业的崭新面貌。”2月20日,商光胜说。
夯基垒石,固组织之本
事业兴衰,关键在党;管党治党,重在基础。党建工作,重在组织力。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党支部是实现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载体,是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关键依托。重视党支部建设,发挥党支部的重要作用,是我们党的一贯要求。
市司法局进一步深化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把党员干部群众组织起来、动员起来,投身到团结奋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聊城征程中来。市司法局严格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党内法规,选齐配强支部班子;推动《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落实落地,抓好党员教育培训;深化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高质量开展“三会一课”等规定动作,扎实推进党支部党建品牌建设,2个品牌建设经验做法入选省厅“百佳支部工作法”;开展共产党员先锋岗创建活动,成立1支党员志愿服务队,有效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2021年7月,市司法局机关党委被市委市直机关工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截至目前,4家律所被市委两新组织党工委评为党建示范点,2家律所党支部被市委组织部确定为党建“百千万提升工程”市级培育对象。
为促进党建带团建,市司法局成立青年工作委员会,开展“我们一起学党史”主题党日、“党建引领新风尚 传承家风迎七夕”、青年干部红色读书会、民法典趣味比赛、“文明生活 全民健身”等一系列活动。此外,该局还组织开展了“情系基层 冬送温暖”“美化环境 司法先行”“送法进社区”“讲文明 讲卫生 扮靓水城我先行”“文明实践 法治同行”等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锤炼青年干部的实干作风,团结带领青年干部为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营造了和谐的机关文化氛围。
重点工作一线就是党员干部奋战的前线,更是检验干部作风的标尺。在队伍教育管理中,市司法局注重在大活动和全市重点工作中历练干部,选拔1名同志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选派2名副科级干部参加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 还选派了1名同志参加援疆工作,推荐22名律师担任“两代表一委员”,设立了聊城市律师行业党代表工作室。在市司法局,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机会、有舞台,党员干部队伍活力四射,敢于向艰巨任务发出挑战,勇于冲锋在急难险重任务的最前沿,以实际行动作出表率,践行对人民群众的诺言。
在党的建设中,制度建设是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建设。市司法局健全完善党员学习教育、党内政治生活、民主评议党员等工作制度,建立党员信息、党员日常管理、发展党员、党费交纳和党建工作信息“五本台账”;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形成长效机制119项,其中7项被省司法厅确定为全省司法行政系统第一批队伍教育整顿优秀制度成果……市司法局着眼于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强基固本、干部队伍建设,用制度调节党内关系,指导党内生活,规范领导干部和党员的行为,巩固工作成效,党建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司法为民,聚干事之力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市司法局牢固树立“把群众的事当成天大的事”理念,坚持问计于民、施政为民、解难安民、法治惠民,推出一批利民便民举措,解决了群众大量急难愁盼问题。
前不久,13名领到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来到市法律援助中心,他们激动地握住工作人员的手说:“没有你们的帮助,我们根本拿不回工资!”2019年,某单位拖欠这13名农民工的工资,总额达20余万元,农民工多次讨要未果。市法律援助中心闻讯后,主动和他们联系,第一时间受理援助申请,指派援助律师负责案件办理。在法律援助中心和援助律师加班加点努力下,梳理形成了完整证据链条。最终,13名农民工的工资足额结清,这起长达两年的农民工讨薪纠纷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群众需求在哪里,我们的工作就要延伸到哪里,要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商光胜说。这是法律援助日常工作中一件小事,却是老百姓的大事。法律援助,援的是法律,助的是群众,就是要让弱势群体享受到法律的公平正义!
除了一件件司法为民的具体事项外,市司法局还注重办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为进一步拓宽法律服务获得途径,2021年8月19日,市司法局依托山东舜翔(聊城)律师事务所在高新区设立的市公共法律服务分中心正式启用,为群众免费提供律师、公证、人民调解、仲裁、司法鉴定等普惠化、便捷化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目前,我市已建成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打造了“城镇半小时、农村一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真正将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2021年3月22日,市司法局成立全国首个行政机关负责人调解室。在此基础上,该局建立了9个和解中心和调解室“双调合一”机构。这一创新举措,为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进程、推进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保障。
此外,聊城市律师行业党委始终把加强新时代律师行业党的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积极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该行业党委成立8个以党员律师为主体的专业服务团队,为全市新旧动能转换、民营企业发展、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生态环境治理等提供法律服务;积极参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化解等工作,为党委、政府依法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等提供法律服务;主动为困难群体排忧解难,每年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千件以上,党员律师主动参与爱心助学、扶贫济困等活动,展现出律师群体的浓浓爱心和责任担当。
市司法局坚持走在前、作表率,扎实开展了文明单位结对帮扶社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定期组织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帮包社区,开展法治宣传、法律援助、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
2021年3月,商光胜带队赴帮包的公园社区开展走访调研。走访中,商光胜了解到公园社区园东小区门岗板房已使用多年,外观陈旧破损,房顶漏雨,严重影响群众安全和市容环境。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随即,市司法局进行了深入调查论证,召开党组会研究,筹集2万元资金对园东小区的门岗板房进行了改造。如今,崭新的门岗房矗立在小区的门口,成为市司法局为群众办实事的见证。
“群众满意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和褒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们累计帮助群众解决各类问题504件。”商光胜说。
司法为民践初心。市司法局将始终秉承人民至上的理念,立足本职、服务于民,锚定争创一流、笃志走在前列,努力为全市人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为团结奋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聊城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让党旗高高飘扬,让党徽熠熠闪光!
(供图:赵晓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