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费连千里 帮扶鲁渝情
——2024年鲁渝协作消费帮扶(聊城—彭水)产销对接展示展销活动侧记
■ 本报记者 马永伟
相知无远近,千里亦为邻。
8月9日晚,2024年鲁渝协作消费帮扶(聊城—彭水)产销对接展示展销活动在聊城文化活动中心启幕。从8月9日到11日,聊城、彭水两地的50家农特产品企业和电商企业参展,以线上线下消费相融合的展销方式,助推两地乡村振兴,让聊城人民在家门口就能了解彭水的风土人情、品尝彭水特产。
“这是一次彭水帮扶产品进聊城、聊城帮扶产品进彭水的双向帮扶。”聊城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崔行飞表示。
彭水土特产端上聊城市民餐桌
“世界苗乡,养心彭水,欢迎您!”展销活动上,来自重庆市彭水自治县的30家农特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向聊城市民和广大网民发出邀请。这些企业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产业带动力强、增收效果好。
“来到聊城,我感觉特别亲切,因为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彭水县酿轩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华燕兴奋地告诉记者。曾华燕是一名90后,在山东上过4年大学,2022年9月返乡创业。她带领一群热爱苗族传统文化的年轻人,以传承彭水苗乡文化、传递苗族人浓郁的人文情怀为己任,全心全意打造彭水有影响的原生态土特产品牌。这次展销活动上,曾华燕和伙伴为聊城市民带来了腊肉、香肠、鲜食香甜玉米、七彩野鸡蛋、黄精果、黄精茶等苗乡原生态土特产。“我们挑选出这些最能代表彭水苗族文化、最具传统特色、绿色原生态的乡村土特产奉献给聊城市民。”曾华燕在现场热情地介绍。
陈小川是重庆李嫒瑾苗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今年是他第二次参加消费帮扶聊城彭水产销对接展示展销活动。去年的活动中,他的销售额近30万元。今年,他在牛肉干、大泡菜、烧椒酱、香辣榨菜丝等苗乡土特产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苗乡优米、青红剁椒等6种产品。“我特别推荐这款苗乡优米,它产自高山峡谷间,谷粒饱满、味道甜美、口感软糯,希望能带给聊城市民不一样的味觉享受。”陈小川说,“今年,我们定了一个小目标,那就是通过类似展销活动的助力,实现年销售额2000万元。”
让帮扶好产品“出山”又“出圈”
“歌不停,酒不断。”启动仪式上,聊城市民陈汝民现场享受到了苗家酒文化的最高礼仪“高山流水”。数名头顶银冠的苗族姑娘,手捧当地特制的陶酒壶,唱着民族歌谣向客人款款走来。姑娘们依次排开,轮流倒酒,酒自上而下流入客人口中。“苗乡人热情似火,苗乡的酒又香又甜,我要发动亲朋多买些彭水土特产。”陈汝民说。
消费帮扶,一端连着城市、一端连着乡村,一头连着宏观经济大盘、一头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
彭水位于重庆东南部,生态环境优美、民族风情浓郁、文化底蕴深厚,连续5年获评“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华诗词之乡”。当前,一幅“世界苗乡·养心彭水”美丽画卷正在彭水大地徐徐展开。
聊城和彭水对口协作13年来,聊城立足自身所能,紧贴彭水所需,倾情倾力支持帮扶彭水,促进两地联系更加紧密,推动两地协作更加多元,支撑两地发展更加稳健,增进两地情谊更加深厚。实施鲁渝协作消费帮扶以来,聊城采取线上线下“双线”联动、帮产帮销“双向”帮扶方式,助力彭水优质农特产品“出山”“出圈”,走向全国,开辟了脱贫群众增收致富新赛道,初步走出了一条依托消费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路子。
通过消费帮扶,彭水土特产走进更多聊城家庭,为彭水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也为双方的友谊打下坚实基础。“在此过程中,心有大爱、慷慨解囊的聊城百姓令我们深受感动,勤勉敬业、唯实争先的聊城干部令我们由衷钦佩,欣欣向荣、蓬勃向上的聊城大地令我们心驰神往。”彭水自治县委常委、副县长殷洪江表示。
一次跨越千里的“双向奔赴”
“参加本次活动,我们深刻感受到了聊城与彭水两地在资源、市场等方面的互补性和合作潜力。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够让更多的聊城朋友了解和喜爱我们的产品,同时也期待与各界朋友深入交流,共同探索合作的新途径、新模式,为推动两地的消费帮扶事业贡献更多力量。”重庆市康百矿泉水有限公司董事长淳小霞动情地说。
作为一家聊城企业,近年来,在聊彭协作中,渝鲁情(聊城)商贸有限公司不仅热衷于对彭水的教育帮扶,也积极促进聊彭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消费帮扶是促进鲁渝协作的重要手段,销售彭水特产,不仅丰富了聊城人民的餐桌,同时也能促进彭水山区农民增收。”渝鲁情(聊城)商贸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延鹏飞说。
对企业而言,产销对接展示展销活动不仅是一次展示产品、宣传企业文化和形象的机会,更是一次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学习先进经验的宝贵机遇。对聊城彭水两地来说,开展消费帮扶活动也是乡村振兴征途中的双向帮扶、双向奔赴。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在这个丰收在望的美好季节,2024年鲁渝协作消费帮扶(聊城—彭水)产销对接展示展销活动的成功举办,将促进两地共同开创多元化、多层次、多领域、多路径的消费帮扶新格局,高质量推动协作工作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