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14-15版:市两会专版
放大+  缩小-   默认o

江北春风育桃李 水城杏坛尽芳菲

——2021年聊城教育体育事业蹄疾步稳

图书室里品书香

技能大赛显本领

午休告别“趴桌睡”

放心午餐在校吃

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

篮球场上来“PK”

美丽校园里,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 张英东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

刚刚过去的这一年,聊城教育交出了“亮眼答卷”:全市新建、改扩建幼儿园42所,新增学位6000个;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4所,新增学位21550个;161所名校托管、带动了214所弱校,惠及学生13万名;2名教师获全省学校思政课教学比赛特等奖,5所学校被评为山东省“一校一品”党建品牌示范校;11所学校入选首批山东省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示范校;获批2个国家级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聊城教育,正为聊城高质量发展,争创一流、走在前列,提供坚实支撑。

一年来,聊城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增加优质教育供给,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党建引领,培根铸魂育新人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2021年,立足百年党史新起点,聊城教体系统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党史学习教育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思想政治工作成果显著。一年来,聊城市“强化三全育人 构建多维度思政教育格局”工作经验,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典型经验栏目发布;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党总支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分别与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东昌府区教育和体育局签署了“双协同、双提升”项目合作共建协议;2名教师获全省学校思政课教学比赛特等奖。

管党治党责任全面压实。我市组织开展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十个一”系列活动和中小学“一校一品”党建品牌创建活动,聊城高级财经职业学校等5所学校被评为山东省“一校一品”党建品牌示范校。


经费保障,教育投入创新高


经费是办好教育的保障,数字背后是各级党委的大力支持和教育战线的艰苦努力。2021年,我市全力推动教育大投入、大提升、大发展,促进教育更均衡、可持续。

教育投入连年递增。经过积极沟通和争取,2021年,省教育厅在分配上级校舍维修改造、学前教育发展、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等资金时,向我市进行了倾斜,分配我市资金占全省总资金的比例比往年平均值提高3个百分点,由原来的占比7%提高到占比10%。

学生资助力度空前。2021年,我市通过发放学前、义务教育、高中、中职、高校助学金,免除保教费、学杂费、学费等方式,共资助学生近14万人,发放资助资金1.5亿余元,是2020年发放资金的130.5%,学生资助水平大幅提升。全市共受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19778笔,发放贷款金额1.72亿元,解决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后顾之忧。


培优扩面,教育资源更均衡


伴随着聊城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迫切。2021年,我市各学段教育资源不断增加,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持续扩大。

学前教育更加普惠。2021年,我市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步伐,全市新建、改扩建幼儿园42所,新增学位6000个。加强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全市配建幼儿园11万平方米,提供普惠性学位6000个以上。开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工作,全市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659所,提供普惠性学位10万余个。

名校带动显成效。我市实施优质高中领办新建学校、对口扶持一般学校战略,形成优质高中与普通高中协调发展、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格局。目前,全市已有161所名校托管,带动了214所弱校,惠及学生13万名;组建10个教育集团,参与中小学28所;成立23个结对联盟,参与中小学116所;开展88次结对协作,参与中小学251所。

职教高地有突破。我市在教育部获批2个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占全省总数的40%。聊城高级工程职业学校和聊城幼儿师范学校纳入《山东省“十四五”高等学校设置规划》。聊城职业学院二期校园(新校区)项目,目前除图书信息楼主体框架完成6层外,其他单体楼主体均已验收。


协调发展,教育质量稳提升


富民必先强教,兴市必先兴教。2021年,我市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坚持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多措并举稳步提升教育质量。

保教质量稳中有进。我市推行“优质园+”办园模式,全市近200所幼儿园参与到“优质园+”办园模式中。积极推进幼小衔接试点工作,阳谷县获评为山东省幼小衔接实验区,聊城市第二实验幼儿园等17所幼儿园获评为山东省幼小衔接试点园,聊城市第二实验小学等17所小学获评为山东省幼小衔接试点校。

义务教育稳中提质。我市深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教育等活动,3所学校的优秀案例入选省级普通中小学优秀德育实施方案。我市遴选10所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市财政给予1000万元经费用于基地建设和软件提升。深入开展阳光体育活动,2021年全市学生体测合格率达到了92.01%。

特殊教育稳中提速。我市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为补充,适龄残疾儿童安置率达到100%;全市随班就读人数比例已超残疾学生总数的60%,随班就读、特校就读及送教上门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6%以上。

职业教育稳中增效。在全省中职班主任能力大赛中,我市2人获一等奖并被推荐参加国赛,占全省总数的40%。全市2511名普通高中学生转入中职学校就读,普职融通联合育人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我市还开展中职教学提质升级专项行动,组建10个市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1个高水平专业群,成立3个省级名师工作室,建设8个职教联盟,1+X证书试点规模达到1万余人。


资源共享,互联网+教育深入实施


信息化改变教育环境,推动着教育不断创新发展。

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我市搭建了市网络中心、各县区网络中心、学校网络中心三级架构于一体的聊城市教育城域网,具有集中的1.7万兆网络出口,网络出口部署有边界防火墙、上网行为有审计系统。市到县万兆或千兆,县到学校千兆或百兆,全市学校网络接入和带宽条件全面改善;中小学(含教学点)宽带接入率达到100%、出口带宽达到100兆以上,教学班级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和优质资源班班通。

搭建全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我市以云计算为基础,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深度融合,完善了全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并将其有机整合成“市、县(市、区)、校三级服务‘一张网’”,提高了优质教学资源、智慧教学、校园管理等服务供给能力,实现全市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目前,聊城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开通网络学习空间的学校943所、班级22818个、教师60578名,学生898486名,汇聚五级优质资源529万条。我市3所学校入选2021年度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山东省优秀学校,我市作为全省唯一一个地级市,荣获山东省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区域第一名。

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及应用。我市实施“聊城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全覆盖项目”,对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数字化改造,推进中小学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发展。依托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智慧后勤、智慧场馆建设,以校园监控系统为基础,建立了和公安系统联网的智慧安防。东昌府区、阳谷县顺利入选山东省首批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单位,在全省13席中争得2席。


统筹安排,教师队伍结构明显优化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2021年,全市共招聘教师4602名,教师队伍进一步充实。

我市大力培树优秀教师典型,2021年共选树“水城最美教师”10名、“聊城市教书育人楷模”50名、“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3名。启动第五期名师名校长建设工程人选评选活动,最终确定100位名师、40位名校长为建设工程人选。遴选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全市共28名教师入选省级培养奖励计划,3名教师被推荐到教育部培养奖励计划。

一年来,我市先后遴选31名教师赴彭水、8名教师赴刚察开展结对帮扶和支教活动,开展重点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及“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工作,目前194名教师全部到岗。

教师待遇得到保障。全市新建改建乡村教师周转宿舍1178套,完成年度计划的127.2%,为农村教师创造“下得来、留得住、教得好”的工作环境。我市积极建立健全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随当地公务员待遇调整联动机制,从制度上确保教师工资落实,实现“不低于”目标。

专业素质明显进步。我市制定全市教师校长培训计划,组织开展了“聊城教育心理健康大讲堂”、各县(市、区)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会、“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全员培训等活动,提升了骨干名校长管理能力、各学段骨干名师教学能力以及贫困村学校教师教学能力。


倾心服务,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风清气正、阳光透明,是人民群众对教育行风的殷切期待。2021年,我市全面开展教育体育大调查活动,广泛征集各级各类学校校长、教职工、社会各界人士和专家学者意见建议169万人次,8万余名教师参与走访,收集问题158万个,现场解决问题145万个,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学生“放心午餐”行动分步实施。我市对全市中小学校食堂现状进行了详细摸查,2021—2022年计划建设学校食堂92所,分两年建设完成。2021年,我市新建、改建学校食堂46所,已全部完工,86所不具备条件建设食堂的学校全部完成集体用餐配送。

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实现一网通办。我市建立市级义务教育统一招生入学平台“易入学”系统,全面推开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全网办、零证明”,惠及全市19万余名学生,被市委深改办评选为聊城市改革实践优秀案例。

课后延时服务明显优化。2021年秋季开学后,聊城市义务教育学校课后延时服务全面推开,开发课后服务特色项目40余种,全市已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学校755所,课后服务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和有需求的学生“两个全覆盖”,参与课后服务学生近63.9万人,学生参与率90.1%,参与课后服务教师3.6万余人,教师参与率达93.3%。

师生温暖过冬提质增效。2021年6月,我市对全市中小学取暖情况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共排查中小学1030所,督促不能正常供暖的学校抓好问题整改。全面改善农村学校供暖条件,全市共计投资3311万元,为173所农村中小学提升了供暖条件,新上电力增容变压器71台,改造线路10363米,购置空调3992台,新接入集中供暖管网学校2所,全市新增供暖面积17.74万平方米,确保学生温暖过冬、安心学习。

校园安全保障有力。我市大力推进平安校车工程,全市所有县(市、区)均成立了专业的校车公司,共发展专用标准校车890辆,服务学校400所,乘车学生103434人。校园“三防”建设指标均达到目标要求,共配备专兼职保安员7168人,配备了橡胶棍、催泪喷射器、强光手电筒等防卫器械保安八件套6997套,安装监控系统4871套、监控探头108320个,视频图像采集设备实现了校园全覆盖、无死角。


携手共进,家校社合力育人富有成效


家校社共育是家长、学校、社会在明确主体责任的情况下多方配合,共同培养和教育孩子,实现最佳育人效果的一种途径。

目前,我市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建成率100%,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家长指导、1次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家校共育新路径,推动形成了“以学校为主体、以家庭为基础、以社会为依托”的三结合教育大环境。

我市各级各类学校建立三级(班级、年级、校级)家长委员会,通过家长委员会会议、家长大会、家长接待日、家庭教育培训和交流、家长陪餐等活动,向家长通报学校近期将要开展的重要工作以及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基本情况,增进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一致,形成家校社合力育人良好氛围。结合正在开展的教育大调查活动,开展线上线下家访,及时了解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由班主任第一时间对需要救助的家庭伸出援手。

“双减”政策出台后,我市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拉网式排查。全市线下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751家,累计压减728家,压减率96.94%,比全省压减率95.95%高出0.99个百分点。全市现存的23家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已全部完成“营转非”工作,完成率100%,全市义务教育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已公布。全市学科类机构已全部纳入监管,监管金额390.5万元,资金监管比例达到100%。


以赛带动,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2021年,我市大力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多角度打开体育事业发展路径,让体育成为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重要方式。

赛事活动遍地开花。我市成功承办了7·20国际象棋文化节和第九届全国大学生龙舟锦标赛2项国家级大型比赛活动,以及山东省老年人柔力球(套路)比赛、山东省老年人柔力球(竞技)比赛、山东省第十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桥牌比赛等省级赛事。成功举办了市第十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共18个项目,已全部举办完成,参赛人数2万余人。2021年“云走百天·庆党华诞”线上万人健步走活动,我市报名参加活动人数达33693人,位居全省第五名。

竞技体育成绩突出。贾红光获得东京残奥会男女混合4×50米自由泳接力-20分比赛金牌、男子SM6级200米个人混合泳比赛铜牌、50米蝶泳S6级别银牌、男子100米仰泳S6级金牌。我市组队参加2021年全国U14、U16锦标赛、山东省中学生联赛等学生赛事,共夺第一名17个,第二名21个,第三名25个;组队参加山东省老年人羽毛球、钓鱼、柔力球等比赛,共获得团体10项优胜奖、4项优秀奖,个人第一名3个、第二名1个、第四名1个;组织参加山东省第十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共获得团体一等奖7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3个,个人一等奖11个、二等奖27个、三等奖27个。

场地设施更加完善。全市210个社区实现了全民健身广场全覆盖。2021年初,我市启动了城镇老旧小区健身器材改造提升工程,全市目前已购置健身器材1828件,为205个城镇老旧小区解决了健身难题。建设公益性体育场馆13个,新增社会篮球场、羽毛球场、足球场地65块。

服务质量持续提高。我市争取到国家级大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补助资金130万元,所有公益性体育场馆全部实现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3个市级体育场馆全部实现网上预约,年接待健身群众达80余万人次。


面向未来,聊城教育体育接续奋斗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聊城将全力以赴打好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双减”政策落地落细、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等教育领域重大改革攻坚,持续优化教育发展环境,营造良好教育生态。

2022年,我市将继续加快中小学校餐厅建设,再建46处学校餐厅,逐步解决中小学生中午接送难、就餐难问题。针对中小学生假期托管难问题,市教体局将积极探索与团委、妇联、关工委、文旅等部门协作,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假期托管工作。

同时,继续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今年计划再改扩建、新建中小学30所,加快推进强镇筑基计划和名校办分校、优质学校带薄弱学校等工作,聚焦聊城一中东校、三中党校分校、文轩与八中联合办学、颐中外国语学校转公、乡村中小学五育并举等,全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不均衡问题。

此外,我市还将聚力实施重大民生项目建设攻坚行动,今年重点建设28所幼儿园、30所中小学、46个学校餐厅、800个乡村教师周转房和东昌学院新校区、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实训中心等新建、改扩建民生项目,加快推进5所省级高水平中职学校、2所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聊城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和聊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创建工作。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 新的时间窗口已经打开,更美的风景永远在前方。2022年,聊城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锚定争创一流,笃志走在前列,奋力书写聊城教育体育事业发展新篇章。

(本版图片由市教育体育局提供)

2022-02-25 ——2021年聊城教育体育事业蹄疾步稳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5580.html 1 江北春风育桃李 水城杏坛尽芳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