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水滋润发展沃土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聊城审计中心倾力谱写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华彩乐章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活,经济活;金融兴,经济兴。
2021年是全市农商银行“树六气、创一流”开局之年、基础之年。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聊城审计中心(以下简称聊城审计中心)按照省联社党委及聊城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指导辖内各农商银行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聊城地方经济发展大局,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与地方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共荣共生,倾力谱写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华彩乐章。
聊城审计中心是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派出机构,履行对全市农商银行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目前,聊城全市共有8家农商银行,营业网点234个、员工3700余人,是全市营业网点和从业人员最多、服务范围最广、资金规模最大的金融机构。截至2021年末,全市农商银行各项存款余额1699.0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052.77亿元,存贷款等主体经营指标在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中的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全年缴纳各类税金6.58亿元,社会贡献度全面提升。
支农支小能力持续提升。聊城审计中心坚守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发展的经营宗旨,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全力服务乡村振兴,大力弘扬农信“大挎包”精神,指导各行扎实推进“四张清单”对接营销服务,对辖内6406个行政村全部完成整村授信,覆盖69.73万农户家庭,涉农贷款余额643.04亿元,乡村振兴贷款余额127.46亿元。全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扎实开展“双百进万企”“首贷培植行动”等金融服务活动,全年走访企业2616家,累计培植企业6327户,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518亿元,区域金融主力军作用显著,为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农商力量。
转型发展力度不断强化。聊城审计中心落实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推动建成16家“五个中心”功能示范网点,不断改善硬件设施、功能布局,网点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利用智慧营销系统,加快“无感授信”,已授信111.4万户、3969亿元,丰富线上渠道功能,大力推广线上快捷办贷服务模式,“信e贷”贷款余额81.75亿元;指导上线智慧校园、乡村治理积分制管理、水气暖缴费等自助平台系统,8家农商银行实现水气暖行业客户开户全覆盖,逐步实现系统代收业务,金融服务范围不断扩大;推广“农金员+农金通+自助设备”模式,布放“农金通”4486台,让农村群众享受便捷的金融服务。
党建引领作用更加突出。聊城审计中心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承诺事项全部完成;推进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机制,新增党建共建单位1491家,金融服务更便捷;深化“三项机制”改革,开展客户经理“三无三有”创建活动、内勤人员会计运营规范化创建活动,全面提升营销人员队伍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丰富开展“红马甲”金融服务活动,携带移动设备为特殊人群进行上门服务,参与文明志愿服务等,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充分调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常态化开展“金融夜校”,将金融知识、生产技术、惠农政策、致富信息等送到群众身边。
九万里风鹏正举,新征程砥砺初心。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强化资金融通保障,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聊城审计中心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指导辖内各农商银行积极发挥金融主力军作用,创新金融产品,优化服务流程,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为聊城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活水”,为奋力谱写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聊城的绚丽篇章贡献“农商力量”。
聊城农商银行
亮眼成绩见证发展速度
2013年存款突破100亿元,2016年突破200亿元,2019年突破300亿元,2021年突破400亿元……这一串亮眼的数字,展现了聊城农商银行的飞速发展,更见证了聊城农商银行与广大客户的深情。近年来,聊城农商银行锐意改革、积极进取,各项业务发展迅速。截至2021年末,该行各项存款余额411.59亿元,较年初增长43.3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97.19亿元,较年初增长24.89亿元。该行资金实力、服务能力、规模影响力再上新台阶,为服务聊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聊城农商银行始终秉持“做聊城人民自己的银行”理念不动摇,始终坚持“支农支小支微”的市场定位不动摇,始终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金融主力军作用不动摇,潜心精耕本地市场。通过转换经营机制、创新金融产品、支持乡村振兴、聚焦金融扶贫、服务“六稳”“六保”等,实现业务发展规模快速增长,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增强。2021年,该行累计发放贷款284.06亿元。其中,涉农贷款172.13亿元;中小微企业贷款(含个体工商户、中小微企业主)173.34亿元;累计为888个村庄开展整村授信,累计授信13.41万户,授信金额111.67亿元。
聊城农商银行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动摇,以优质产品推动业务发展,以真诚服务带动形象提升。44家营业网点坚守县域,近300名干部职工扎根乡村,承担了东昌府区社会养老保险、粮食补贴、低保等几十种政策资金发放工作,以及65万余张社保卡的制卡发卡任务。通过主动入村入户开展整村授信、发放激活社保卡、上门为困难群众办理业务等,树立了良好社会形象。
近年来,聊城农商银行始终不忘回馈社会,形成了“捐资助学”“抗灾救灾”“扶贫济困”三位一体的公益慈善机制。捐资200万元主发起设立“聊城一中基金会”,用于资助品学兼优和家庭困难的学生;组织开展“情系灾区”慈善募捐活动,为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寿光洪水灾害等积极捐款捐物。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聊城农商银行干部员工累计捐款77.35万元;与东昌府区慈善总会签订了为期5年、每年捐赠100万元的慈善基金认捐协议,用于资助聊城大学贫困学生、特教中心学生以及困难群众等弱势群体,上万人获得捐助。
此外,聊城农商银行还积极开展“送金融文化知识下乡”“大爱无疆 无偿献血”“送金融知识进万家”等公益活动,积极承办“返乡人员创业大赛”“脱贫攻坚摄影展”等社会公益项目,彰显了责任担当。
新征程,新梦想,新希望。新的一年,聊城农商银行将继续坚守服务“三农”、服务中小微企业、社区家庭的市场定位,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茌平农商银行
实干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岁月不居,天道酬勤。2021年是茌平农商银行三年发展愿景收官结果之年。回望过去的三年,茌平农商银行团结奋斗、开拓创新,用实干谱写了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截至2021年末,该行各项存款余额179.41亿元,较2018年末增长57.75亿元,增幅47.47%;各项贷款余额131.89亿元,较2018年末增长58.22亿元,增幅79.03%。三年来,累计缴纳各项税款2.15亿元。
“党建引领”点燃业务发展引擎。该行持续密切政银合作关系,累计与11家乡镇党委或科局党组、156家村居党支部开展了党建共建,为业务发展搭建起新的沟通桥梁和平台。党史学习教育知识竞赛等主题鲜明的党群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党建教育实训基地顺利落成,农商党建品牌影响力逐年增强。
信贷零售转型步伐更加坚实。该行坚守支农支小市场定位,优化信贷结构,丰富信贷产品,加大贷款投放,积极推进“四张清单”对接工作,完善服务辖区内个体工商户及小微企业清单,逐户明确营销责任人,逐户落实对接,确保真走访、真营销。严格落实贷款限额管理制度,将信贷投放重点全部转向零售类贷款,不断提升零售类贷款余额及户数。截至2021年末,该行零售类贷款余额71.57亿元,较2018年末增长45.16亿元,增幅171%;零售类贷款户数20300户,较2018年末增长9981户,增幅97%,零售类贷款余额、户数等指标保持全省、全市前列。
网点综合服务效能显著提升。该行扎实做好网点“硬转型”,网点内部布局调整和老旧网点改造全面完成,营业网点面貌焕然一新。大力推进智慧厅堂建设,创新“政银联通”六大服务模式,打造开放式智慧银行服务大厅。2021年1月,全省农商银行网点功能提升暨观摩学习推进会在茌平召开,营业部成为践行以客户为中心发展理念的“金名片”。
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充分激发。该行多渠道开展合规文化建设,切实构建“不敢违规、不想违规、不愿违规”的合规文化长效机制。优化干部队伍建设,提拔有活力、有能力的青年员工进入中层管理人员队伍,大力营造实干者受尊重、得褒奖的浓厚氛围。优化绩效考核标准,坚定不移向一线倾斜,合理拉开收入差距,激发员工内部竞争意识,有效推动业务拓展。
2022年,茌平农商银行将紧紧围绕省联社和聊城审计中心的各项决策部署,继续发扬“忍韧严实”的工作作风,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团结奋斗,真抓实干,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任务目标,续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临清农商银行
擦亮服务发展的农商品牌
回首2021年,临清农商银行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以员工为根基,聚焦实体经济金融需求,推行阳光办贷,践行普惠金融,向创建临清本地最亲和、最高效、最优质的商业银行阔步前行。截至2021年底,该行各项存款余额187.43亿元,较年初增长16.69亿元,增幅9.78%。各项贷款余额92.82亿元,较年初增长17.09亿元,存贷款规模稳居临清市金融机构首位。
临清农商银行以党建引领发展,为银行转型升级赋能。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累计召开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研讨14次,策划推出“革命足迹”红色教育经典线路,举办“忆百年峥嵘党史,学最美玉兰精神”“重走繁森初心路,追忆建党一百年”等党性教育实践系列活动。加快“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进展,开展“儿童节”希望小屋捐助、“最美兵妈妈、最美军嫂”表彰仪式、“共享国庆情暖人心”敬老院慰问等多项活动。推进支部建设系列工程,持续夯实基层党建基础。开展过硬党支部建设“回头看”,有序开展自查自纠、深化整改和固化成果等工作,推行党支部评星定级管理工作。至2021年末,该行过硬党支部创建达标20个,占比62.5%,五星级党支部4个、四星级党支部16个、3星级党支部12个。推进党建共建,与财政、税务、电力、住建、人社等25个政府部门和系统性行业客户实现业务对接,设立50亿元乡村振兴专项授信资金。
助力乡村振兴,打造农商样板。一方面,该行积极与当地党委政府沟通协调,签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实行驻村制度,每周不少于5天;另一方面,扎实开展整村授信,变“农户申贷”为“银行送贷”。截至2021年末,该行在55个村庄开展整村授信,走访农户7306户,无感授信4632户,授信金额2.8亿元。
践行公益责任,增进民生福祉。该行先后捐赠红色书籍、捐建爱心希望小屋;设立户外劳动者驿站,免费为户外劳动者提供避暑纳凉、充电等服务;捐赠3吨涂料,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开展“慈心一日捐”、文明交通指挥等活动。该行已连续20年荣获“省级文明单位”,被省联社党委授予“职工信赖的职工之家”称号,被聊城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先进企业贡献奖”荣誉,被聊城银保监分局授予“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十佳”称号,被临清市委市政府授予“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优秀奖”“服务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临清农商银行将继续围绕高质量发展奋斗目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迸发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努力谱写新的辉煌篇章!
润昌农商银行
普惠金融延伸服务触角
近年来,润昌农商银行丰富产品服务,延伸服务触角,持续加大实体经济扶持力度。2021年,新增存款18.23亿元,存款规模突破180亿元大关,新增实体贷款9.6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到97.98亿元。全年缴纳各项税款6148万元。
提升普惠金融“覆盖面”。政银共建为乡村产业振兴“牵线搭桥”。2020年以来,该行以党建共建为切入点,主动对接地方党委政府,积极助力乡村振兴,打造“党建+金融助理+产业融合”服务模式,先后与9个乡镇党委政府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组织召开普惠金融对接会,累计专项授信37亿元。聚焦斜店大棚蔬菜、贾镇绿化苗木、店子灵芝小镇建设,量身打造大棚贷、苗木贷、灵芝贷等特色信贷产品,促进地方产业调整。强强合作为创业创新群体“批量授信”,该行先后与县人社局、团县委等部门合作,推出创业担保贷、鲁青基准贷等多种产品。目前,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2.09亿元、鲁青基准贷0.41亿元、拥军系列贷1.34亿元、巾帼系列贷3656万元。建立大数据库,全面推进营销数字化转型,依托智慧营销系统,精准服务广大城乡客户,推行线上无感授信。目前,实现无感授信1.03万户、1.88亿元。
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润昌农商银行持续优化微贷中心组织架构,设立11个分中心,按照种养殖、家装家居等不同行业、不同区域分类管理。扎实开展“民营及小微企业首贷培植”行动,2021年,累计培植首贷企业387户。用好用足优惠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深入开展进企业走访活动,上门开展金融辅导,累计办理延期还本付息贷款16.06亿元,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1.59亿元,为小微企业减费让利2000余万元。同时,不断丰富产品体系,满足不同客户需求。对接政府“六大专班、八大产业链”,以现代高效农业产业、轴承产业、灵芝产业、现代物流产业为支持重点,打造专属产品。该行联合冠县新联会推出“电商孵优计划”,提供专项授信1亿元,目前,已发放支持电商企业贷款10笔、620万元。
延伸城乡服务触角。组建“红马甲”金融服务队、移动厅堂服务队,打造党员先锋、青年志愿服务品牌,开展网格化服务、金融夜校等贴心金融服务。推广线上办贷,加大信e贷、信e快贷、“扫码分期付”等线上产品推广力度。目前,线上贷款余额5.9亿元,20万元以下贷款客户线上办贷占比达到75%。在全县范围内布设667台农金通,金融服务实现村庄“全覆盖”。新增手机银行用户4.24万户,总量达到17.12万户,新增扫码商户4948户,总量达到1.63万户。建设“智慧社区”25家、电子银行示范村36个,电子银行业务替代率达到92.65%。
莘县农商银行
整村授信“贷”动乡村振兴
先来看一组数据:截至2021年末,莘县农商银行各项存款余额266.3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45.35亿元,信贷资金覆盖信用主体4.41万户,向6079家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注入资金49.96亿元。
近年来,莘县农商银行积极坚守“三个面向”市场定位,立足支农支小、主责主业,助力黄河流域特色优势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以整村授信“贷”动乡村振兴,以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
聚焦乡村振兴战略,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一方面,莘县农商银行不断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在29家营业网点布放各类智能设备278台,建立440个标准化农金点,将金融服务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另一方面,依托智慧营销系统、客户经理驻点办公和农金员队伍,推广整村授信。至2021年末,完成辖内全部村庄整村授信,授信户数达到20.66万户,授信占比64.10%。同时,加大乡村振兴信贷产品投放力度,通过“鲁担惠农贷”“大棚产业贷”,支持粮食种植生产加工、瓜菜菌种植、畜禽水产养殖、农资农技、屠宰冷冻加工五大产业客户以及徒骇河、马颊河流域10个乡镇的大棚种植户和农资类个体工商户。截至2021年末,“鲁担惠农贷”用信1414户、5.85亿元,“大棚产业贷”用信3962户、5.81亿元。
聚焦普惠金融发展,促进服务共同富裕。莘县农商银行推行“无缝隙”服务模式,针对民营小微企业,通过“普惠小微信用贷”“优质高端信用贷”“无还本续贷”等业务方式,降低客户融资成本,全年实现减费让利4600余万元。巩固“一卡四通”建设,持续丰富社保卡“支农惠农”“便民服务”“便捷就医”“用卡优惠”应用场景,实现24项惠农补贴全部通过社保卡发放。截至2021年末,累计发行社保卡88.34万张,社保卡覆盖率89.93%,均居全省农信系统第二位。同时,不断推广线上办贷服务模式,推行“信e快贷”办贷模式,建立限时办结制度,“备用金e贷”“社保e贷”等“信e快贷”系列贷款实现新突破。截至2021年末,线上贷款达1.88万户、16.53亿元。
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助力农业产业建设。莘县农商银行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支持,加大对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生产、绿色交通等领域,以及“专精特新”企业、农户特色产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保持信贷扶持措施连续性,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加大普惠型贷款投放力度。截至2021年末,普惠型农户及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63.10亿元。此外,通过发放“创业担保贷”“创业贷”,积极融入乡村振兴样板村打造。截至2021年末,发放“创业担保贷”“创业贷”3919户、3.15亿元。
阳谷农商银行
为县域发展注入“农商动力”
2021年,阳谷农商银行不断优化经营管理模式,深化金融服务内涵,全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截至2021年底,该行各项存款余额达到224.41亿元,较年初增加18.3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32.35亿元,较年初增加18.77亿元,其中累放金额达119.96亿元;存贷款规模连续多年在全县各金融机构中居于首位。
该行持续加大实体贷款投放力度。一方面,利用延期还本付息和复工复产两项政策,针对优质型中小微企业,对符合条件的客户应延尽延,减轻企业经营负担。2021年,累计办理延期还本付息110户、22.14亿元,复工复产贷2342户、7.79亿元,全年减费让利达723万元。一方面,扎实开展首贷培植活动,对接县工商联、农业农村局、工信局等职能部门,筛选确定有融资需求但尚未获贷的小微企业、农户,逐户建立工作台账,有针对性地匹配信贷产品,2021年,共发放首贷培植贷款户数1302户、金额1.7亿元;2019以来,阳谷农商银行首贷培植户数在全市37家金融机构中位居第一。此外,加大信贷产品的创新与推广力度,创新推出“鲁担惠农贷”“双优贷”“妇女创业贷”“粮食收储贷”等20余种信贷产品,降低“信e贷”“薪优贷”等消费类贷款利率,提高“家庭贷”“税易贷”“助农兴商贷”等贷款额度,精准化满足客户的信贷需求。
不断发展普惠金融服务模式。2021年,该行党委先后与7个政府部门及2个乡镇党委政府开展党建共建或战略合作,全行党支部确定共建单位187家,获得阳谷县“乡村振兴主办行”资格。阳谷农商银行持续推进网格化建设,去年9月,开展了深化网格驻勤走访,每周六为全行集中走访日。此外,全面提升信贷服务水平,简化信贷资料,降低客户贷款门槛,缩短办贷链条,提高办理效率。
全面融入乡村振兴战略。阳谷农商银行支持乡村产业振兴,不断完善村民服务信息,做实零售类贷款投放、支付结算等基础性工作,推动普惠金融稳步发展,截至2021年底,全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34.94亿元,较年初增加11.99亿元,增幅52.27%;助力村集体经济组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发展,精准匹配各类信贷产品,壮大村集体经济,截至2021年底,实现全县村“两委”账户开立100%、村集体经济组织账户开立100%。同时,主动服务乡村治理。该行依托客户综合评价与分析系统,增加积分管理模块,实现了对每名村民日常行为的精准画像,积分可兑换奖励、享受贷款优惠政策等,通过正向引导,规范村民行为,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目前,该系统于2021年8月已在寿张镇沙河崖村试点运行。
东阿农商银行
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东阿农商银行始终立足“面向‘三农’、面向小微企业、面向社区家庭”的市场定位,将各项工作融入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当中,用一串可喜的数字奏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最美音符。截至2021年末,该行各项存款余额125亿元,较年初增加12.4亿元,增幅11%;各项贷款余额80亿元,较年初增加8.5亿元,增幅11.7%。
2021年,东阿农商银行存贷规模突破200亿元,成绩可圈可点。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东阿农商银行用实际行动交上了一份“亮眼提气”的成绩单:存贷款总量稳健增长,存贷款总额突破200亿元;税收贡献度不断提升,近四年贡献税收1.53亿元。
信贷业务实现稳健发展。东阿农商银行不断丰富信贷产品,提升办贷效率,加强基础管理,信贷业务保持稳健发展;推广“驻村办公”制度,“三农”、实体经济、小微企业客户办贷可获得性不断提升,为1.77万名客户提供信贷支持。
与地方经济发展同频共振。东阿农商银行秉承扎根本土、服务当地的初心,发挥地方法人银行“经营自主、决策快捷、服务地方”的经营优势,积极融入东阿县委、县政府总体发展战略和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全年累计投放85亿元贷款,为东阿县经济发展注入了澎湃的“农商动力”。
东阿农商银行结合资源禀赋,聚焦特色产业,擦亮服务胶乡“新名片”,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金融支撑。围绕阿胶、钢球产业等优势产业,全面做好融资服务;着重支持黄河鲤鱼、草莓等特色农产品种养殖业发展,助力打造一批黄河地理标志产品。2021年,东阿农商银行实现沿黄行政村内客户授信覆盖率62%,为沿黄5个乡镇开立村级账户120个、股份经济合作社账户290个。
东阿农商银行坚持党建引领,扎实开展党建共建,不断扩大事业发展“红色朋友圈”。该行党委逐个对接东阿10个乡镇(街道)党委,提供整体授信20亿元;各党支部与所在服务区域内的203家村(社区)基层党组织开展共建活动,将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向更深层延伸。
奋蹄耕耘开新局,事争一流谱新篇。在新的一年里,东阿农商银行将始终坚守初心和使命,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深化金融改革、支持乡村振兴、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要任务,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昂扬的斗志,为建设幸福美好新东阿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
高唐农商银行
金融“画笔”绘就壮美“画卷”
2021年以来,高唐农商银行坚持党建引领不动摇,积极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截至2021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24.6亿元,较年初增长11.3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76.1亿元,较年初增长6.7亿元,连续12年获得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高唐农商银行坚持党建引领,推动融合发展,全面打造基层党建高质量模式。该行现有党员258名,实现了业务拓展到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全面开展支部系列工程建设,其中省联社过硬党支部示范点6个,有16个党支部达到过硬党支部标准。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拍摄党史学习教育相关视频10余部,梳理“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42条,实行“销号制”管理,组织召开党支部书记专题培训2批次,党员轮训实现全覆盖,党建与业务融合调研工作获得省国资委“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突破项目”三等奖。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方式方法,广泛开展党建共建活动,该行党委与县公安局、县税务局等单位,党支部与服务辖区的企事业、村“两委”等共计149家单位开展共建活动。
高唐农商银行立足自身优势,发挥金融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持续开展整村授信活动,借助驻点办公、金融夜校等活动登记村民信息,做到应授尽授,目前已在全县621个行政村开展整村授信工作,累计授信4.71万户、23.39亿元。支持农业产业做大做强,加大对蔬菜温室大棚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2021年累计发放“大棚贷”144户、3695万元,并对农业龙头企业的上下游客户给予资金支持。加大对特色信贷产品的宣传推广力度,推广“鲁担惠农贷”“退役军人创业贷”“创业担保贷”等政策性信贷产品。2021年,累计发放“鲁担惠农贷”134户、6472万元、“退役军人创业贷”76户、2015万元、“创业担保贷”158户、2898万元。同时,高唐农商银行不断提升办贷质效,2021年累计发放汽车消费贷款878户、5375万元;助力清洁能源项目发展,累计发放光伏发电贷177户、2346万元。
服务实体经济,为企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一方面,加强首贷客户对接力度,全面满足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资金需求,开展全覆盖式营销拓展,对首贷客户开展让利优惠活动,累计培植小微企业481户、2.3亿元;另一方面,做好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落实,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给予临时性延期偿还安排,做到“应延尽延”,累计为235家企业办理延期还本付息贷款5.42亿元。同时,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严格执行“七不准”“四公开”要求,全部收费标准对外公开,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582户、2.1亿元。
策划: 葛聪妍 于杰
组稿: 林金彦 邢承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