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莘县
“1345”模式推动丧俗改革
本报讯 (记者 任焕珍 通讯员 郝林 范东云) 8月6日,在全省婚丧习俗改革现场推进会上,莘县作为典型代表,分享了其独特的“1345”丧俗改革工作法,赢得了与会人员的广泛赞誉。这一创新模式不仅为莘县赢得了“全省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县”及“全省‘逝有所葬 迁有所去’生态安葬试点”的荣誉,更为全省乃至全国的丧俗改革树立了新标杆。
坚持人民至上,共筑文明丧俗基石。莘县始终将“人民至上”作为丧俗改革的核心理念,坚持“人民的事人民管、人民的事人民办”。通过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和接受程度,全县878个村(居)已将丧事简办、厚养礼葬、孝亲敬老、文明祭祀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并制定了相应的约束性措施。这一举措确保了丧俗改革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连,让人民群众成为改革的制定者、参与者、监督者和评议者。
三级联动,凝聚改革强大合力。为推动丧俗改革工作深入实施,莘县构建了县、镇、村三级联动的工作体系。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并将其纳入乡村振兴十二大行动。全县各镇(街)、部门纷纷组建专门工作机构,878个村(居)全部设立了红白理事会。通过制定专项督查考核办法、召开工作调度会及观摩活动,莘县成功构建了“党委领导、部门联动、区域协同、人人参与”的工作新格局。
四项减负,切实减轻群众负担。莘县在丧俗改革中明确提出了省心、省事、省力、省钱的四项减负目标。通过破除陈规陋习、遏制攀比之风,莘县大力推行丧事简办、厚养礼葬。如今,“一碗端”已成为当地群众办理丧事的普遍选择,“除子女穿孝,其他亲属佩戴黑纱白花”也成为新风尚。据统计,丧事费用从以往的两三万元降低到现在的几千元,有效减轻了群众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
五项举措,全面深化丧俗改革。为确保丧俗改革取得实效,莘县细化了“导、优、绿、治、管”五项工作举措。通过强化宣传引导、提升优化服务、推广绿色殡葬、开展专项治理和强化约束管理等多种手段,在全县范围内营造浓厚的改革氛围。目前,全县已建成多处集中治丧中心和公益性公墓(骨灰堂),有效满足了逝者安葬需求。同时,通过健全完善党员干部办理丧葬事宜的报备和公示制度,进一步规范丧葬行为,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莘县的“1345”丧俗改革工作法不仅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实惠和便利,更为全省乃至全国的丧俗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未来,莘县将继续深化丧俗改革工作,努力推动形成更加文明、节俭、绿色的丧葬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