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以钉钉子精神狠抓改革落实 推动全会部署各项改革任务在高新区落地见效

■ 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张亚

高新区将深学细悟笃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增强学习宣传贯彻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高举改革旗帜,锐意改革攻坚,以“聚力攻坚突破年”活动为抓手,向高而立、向新而行,努力在全市发展大局中挑大梁、作贡献。

锚定改革关键一招,激发改革创新动力活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高新区锚定改革关键一招,全面激发改革创新活力,推动全会部署的各项改革任务在高新区落地见效。

一是锚定“改革活区”,推动效率变革。坚持问题导向,树牢“有解思维”,实施“重大改革成果多点突破”和“创新攻坚能力持续提升”两大行动,聚焦阻碍发展的堵点难点和推动发展的关键事项深化改革。

二是锚定“产业立区”,推动质量变革。重点围绕绿色化工和高端装备制造两大优势产业抓改革、提质量,加速鲁西龙头提级壮大。同时,聚力纺织机械、汽车零部件、智能装备等重点方向,跳出鲁西发展第二梯队;前瞻布局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新赛道。

三是锚定“创新兴区”,推动动力变革。聚焦功能定位,高标准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集聚人才、平台、政策等要素资源,增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探索推进国家碳计量中心(山东)合作共建新模式,争取落地一批高精尖碳计量技术项目。

四是锚定“融合强区”,推动城乡变革。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以城市更新推动城市焕新,以片区打造引领全域振兴,统筹绿道建设、高品质住宅、文旅融合、智慧城市等集成发力,打造宜居宜业新区。

紧抓改革重点任务,释放改革创新强劲动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高新区将聚焦“高”“新”定位,全力释放改革创新“强劲动能”。

一是聚力塑强主导产业,以改革提质扩量。开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登峰行动”,组建鲁西集团高质量发展服务专班和扩区推进工作专班,成立聊城化工产业园发展服务中心,加快推进鲁西集团有机硅、乙烯下游一体化、丙酸等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园区北扩”进程,努力打造千亿级化工新材料产业园。实施“高端装备十强培育计划”,集中优势资源定向扶持日发纺机、博源节能等10家企业加速发展、壮大规模。

二是聚力强化创新驱动,以改革提能升级。精心编制科技创新政策、人才政策清单,综合运用产学研引导资金、“创新券”、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构建“众创—孵化—加速—产业”的科技企业成长链条,建立70家企业的高企培育库,今年拟申报高企54家。充分发挥聊城大学科技园引领作用,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今年对接共建高校科研院所30余次,引进落地科技型企业10家,成功获批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三是聚力厚植营商沃土,以改革提优增效。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推出“涉水审批”“施工许可”等9个“一件事”主题服务套餐,建立全链条式对企服务机制,省级“揭榜挂帅”项目通过验收。在园区设立一站式政务服务分中心,建立下沉园区事项、帮办跑腿事项、中介服务事项、容缺受理事项等6张清单,减少企业办事成本,提高审批效率,审批时限平均压缩50%以上、审批通过率提高60%以上。

四是聚力持续改善民生,以改革提标扩面。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因地制宜推动公园城市生态价值转化的经验得到《学习时报》专题报道,破解广告设置“多乱差”、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等经验做法多次得到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发文推广,长江路片区入选第二批省级城市更新试点片区。探索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新路径,构建“1+6+N”共富矩阵,建成工坊73家,相关经验做法在《人民日报》头版刊登。

高新区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认真落实市委“6293”工作思路,以创建国家高新区为目标,锚定“产业立区、创新兴区、改革活区、融合强区”不动摇,以钉钉子精神狠抓改革落实,推动全会部署的各项改革任务在高新区落地见效,奋力开创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024-08-21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56186.html 1 以钉钉子精神狠抓改革落实 推动全会部署各项改革任务在高新区落地见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