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为增强青少年体质建言献策

■ 本报记者 蒲二利

少年强,则国强。在今年的市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将目光聚焦在青少年教育上,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建言献策。

看着中小学校园里,“小胖墩”“小眼镜”“小豆芽”越来越多,市政协委员、聊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陈彦希望引起更多人对这类问题的重视。她建议,在安全和可行的前提下,倡导让学生步行上下学,增加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的机会。建议各级学校真正做到减负,给学生腾出更多的课外户外活动时间。此外,家长对放学后的孩子严格监督,要培养孩子的体育习惯,让体育锻炼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市政协委员、市人民警察培训学校四级警长殷倩告诉记者,体育教学师资力量、体育教学设施等资源的调动可发挥互补作用,差异化的体育教学资源建设、流动模式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校园体育教学短板。

“比如,体育节或运动会实行联办方式,校园体育教学、体育设施交流与共建等;各学校间体育师资力量拓展、应用,展开体育教学与体育活动举办经验交流,促进体育活动的趣味性与丰富性提升等,都可以起到促进作用。”殷倩说。殷倩建议,在体育教学中,要注重体育课程设计,制定完善的体育课程教育教学标准。

加强青少年体育教育,如何利用好社会力量,也是许多委员关心的话题。市政协委员、市武术协会主席郭新全建议,可以进一步推进“武术进校园”,这既有利于弘扬武术运动,也有利于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

郭新全建议,扩大武术类专业教师招聘数量,鼓励支持武术专业毕业生进入中小学任教,推进武术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加快中国武术段位制与武术类非遗项目在校园的推广普及,在中小学广泛开设武术课程。建议把学校武术教育与社会力量武术培训机构有机结合,创新学校武术教育体制机制,推动我市“武术进校园”工作向先进地区看齐,使武术在我市发扬光大。

2022-02-27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5641.html 1 政协委员为增强青少年体质建言献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