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碗菜”背后的文明新风
■ 本报记者 邹辉
本报通讯员 郭洪广
“按照过去的习俗,一桌餐荤素搭配,至少得花三四百元,谁家有个红白喜事没有四五万元办不下来,用‘大锅菜’至少能省一万多元。”8月21日,在高唐县固河镇后吴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理论宣讲室里,该村党支部书记李树龙正在开展移风易俗宣讲活动。他用“一碗菜”的省钱账单,向村民倡导文明新风。
“每人一大碗菜,荤素搭配,馒头管够……”这是后吴村目前操办丧事的标配。后吴村是今年3月份推行“大锅菜”代替“摆酒席”的村庄,自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善行画乡·美德尚和”志愿服务项目以来,村委会在红白理事会的基础上,组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红白事志愿服务队,推选处事公道、在群众中威望高、办事能力强的党员干部、群众代表、“五老”人员等为队员,全面指导和规范村里的移风易俗和红白事简办等事宜,提倡婚丧嫁娶只吃一顿“大锅饭”。
李树龙告诉记者,村里红白事实行“一碗菜”后,就餐人数大大减少,刹住了“盲目攀比”之风,既弘扬了勤俭节约传统美德,又能让亲朋好友吃上一碗热饭。
今年以来,固河镇切实发挥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的功能作用,摒弃陋习恶习,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推动移风易俗、成风化俗。目前,固河镇75个网格村(社区)都组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红白事志愿服务队,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同时,制定了《红白事服务操作规则》,把拒绝高价彩礼、红白事大操大办纳入日常管理范畴,发挥村规民约的引导约束作用,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形成了党员干部带头践行新时代文明风尚的良好社会氛围。
一碗“大锅菜”降低的是红白喜事成本,减少的是食物浪费,剔除的是繁文缛节,转变的是群众观念。据介绍,截至目前,固河镇通过入户宣讲,镇村联动、群众互动,成功推动婚丧嫁娶“大锅菜”改革90余起,累计为群众节约资金120余万元,“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事宜不办”的新观念在固河镇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