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专题
标题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o

永远的孔繁森

曲英讲述孔繁森同志的点滴往事

贡桑追忆孔繁森同志

柴腾虎观看孔繁森同志背过的小药箱

贡桑观看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展品

柴腾虎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

曲英向游客介绍孔繁森同志的事迹

■ 文/图 本报记者 朱玉东

“这张以冈底斯山为背景的照片,是我用傻瓜相机为孔书记拍摄的。那是在1994年11月份,谁也未曾想到,仅仅十几天后,孔书记便不幸遇难。”8月10日,在孔繁森同志纪念馆一楼展厅,山西省润民集团党支部书记、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名誉馆长、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委原秘书长柴腾虎凝视着图片,感慨万千。

最好的纪念

柴腾虎与孔繁森曾在西藏共事两年。在孔繁森担任阿里地委书记期间,柴腾虎担任阿里地委秘书长。柴腾虎回忆道,阿里的自然环境极为恶劣,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含氧量不足内地的一半;气温极低,最低可至零下45摄氏度;交通条件也很差,距离拉萨1750公里,道路皆是沙石路。1993年春天,当年近50岁的孔繁森来到阿里时,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开始工作的。

孔繁森担任拉萨市副市长期间分管民政工作,对西藏医疗卫生条件差、缺医少药的状况很了解。柴腾虎介绍,孔繁森曾经说过,缺医少药的现状并非短时间能够改变,但能救一个算一个。所以,曾在部队学过一些医药知识的孔繁森,每次下乡之时身边总是带着一个小药箱,一旦遇到生病的群众,便为其看病发药。

1988年的一天,孔繁森在前往尼木县考察教育情况的途中,得知一位藏族老人肺病发作,肺部存有大量浓痰,陷入昏迷,生命垂危。情急之下,孔繁森打开小药箱,迅速拔下听诊器的软管,放入老人嘴里,开始为老人吸痰。就这样,堵塞在老人喉管中的浓浓血痰,被他一口一口地吸了出来。

柴腾虎表示,他亲眼见证了孔繁森为了阿里的经济繁荣与发展,殚精竭虑、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孔繁森以钉钉子精神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发现问题便紧紧抓住不放,直至问题彻底解决。为了解决阿里的交通、能源、教育等问题,孔繁森常常下乡调研,察看实际情况,进行现场办公。一旦发现问题,他立即要求相关部门制定解决方案,从而解决了众多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孔繁森跑遍了阿里地区106个乡中的98个,行程高达8万多公里。

孔繁森对阿里的倾心付出,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认可。柴腾虎回忆道,在孔繁森去世前,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部长陈汉昌来到阿里进行了长达一个多月的调研,对孔繁森关心体贴群众、工作务实的作风印象极为深刻。陈汉昌在离开阿里之时,特意写下了“人民公仆 鞠躬尽瘁”的书法作品赠予孔繁森。在殉职前,孔繁森曾以书面形式向陈汉昌提出关于阿里发展的12条建议。实践证明,当年孔繁森提出的工作思路极为符合阿里的实际情况。在孔繁森去世后,这12条建议逐步得到落实。其中,狮泉河水电站很快开工建设,仅仅几年时间便投入使用,成功解决了阿里的能源问题。

一心为民的孔繁森,赢得了群众的衷心拥护与深切爱戴。孔繁森去世后,阿里举行悼念活动,现场来了很多藏族群众。有好几位当年曾被孔繁森救助过的群众,悲痛至极,哭晕在现场。藏族群众以各种方式表达着对孔繁森的思念之情。他们在遗像前献上洁白的哈达,还摘下手上珍贵的金戒指,放置在哈达之上。

谈到孔繁森的殉职,柴腾虎哽咽着说:“1994年11月29日下午两点,阿里地委接到了孔繁森同志遇难的消息。作为治丧委员会办公室的主要负责人,我参与了所有后事处理工作。在为孔繁森整理遗物时,我深感作为一个地委书记,孔繁森同志的家里实在是太寒酸了。除了一些照片,大概最贵重的物品就是一台袖珍收音机。他的衣服陈旧,洗脸的毛巾发白,上面还布满窟窿。抽屉里仅有八块六毛钱的现金。看到这些,我的心里特别难受。等心情平静下来后,我开始构思孔繁森的挽联。联想到他两次十年援藏,又是如此廉洁清白,便创作了‘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二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事业重如冈底斯山’这副挽联。”这副38个字的挽联,准确地概括了孔繁森“忠诚、干净、担当”以及一心为民、鞠躬尽瘁的高尚品格。

在孔繁森殉职后,柴腾虎每年都会赶到聊城,缅怀孔繁森。三十年来,风雨无阻,从未间断。多年来,柴腾虎致力于宣传孔繁森,并且撰写了《永远的孔繁森》等多部著作,以亲身经历讲述孔繁森赤诚向党、爱民如子的感人故事。柴腾虎表示,他一定要将一个真实的孔繁森呈现给大家,因为这是对孔书记最好的纪念。

爷爷,我们来看您了

与柴腾虎一起来到聊城追忆孔繁森的,还有孔繁森生前收养的两个孤儿曲英和贡桑。

贡桑回忆道,她刚出生母亲便去世了,父亲也在她三岁的时候离世,她和哥哥在村里靠着吃百家饭勉强生活。1992年,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发生地震,木头窗户掉落下来砸到了7岁的哥哥曲英。听到外面有人呼喊地震了,他们便迅速从家里跑了出来。

地震后的第二天,时任拉萨市副市长的孔繁森赶赴灾区视察灾情。贡桑远远看到一位汉族人在和村干部交谈,后来这个人向她招手,她便跑了过去。孔繁森递给她一瓶饮料,她急忙跑回家,将饮料交给了哥哥。过了一会儿,贡桑又回到孔繁森跟前,孔繁森再次给了她一瓶饮料,并向村干部了解她的情况。得知她是孤儿后,孔繁森心疼地抱起了她,随后和村干部一起来到她家。村干部告诉贡桑,这位好心人要收养他们,询问他们愿不愿意。早已饱尝生活困苦的兄妹俩满心欢喜,表示愿意跟孔爷爷生活。两三天后,孔繁森带着新衣服、新书包和一些好吃的,来到村里接他们离开。当时被收养的除了曲英、贡桑兄妹俩,还有另外一个孤儿——2岁的曲尼。后来,孔繁森调任阿里地委书记,为了减轻孔繁森的负担,时任拉萨市市长的洛桑顿珠领养了曲尼。

在孔繁森同志纪念馆的展厅里,有一张孔繁森给贡桑洗手的照片。贡桑回忆道,那是孔爷爷接他们走的时候拍摄的。当时准备吃饭,孔爷爷说吃饭前要洗手,便为她洗手。那时,无依无靠的兄妹俩能吃上一口饭就已很满足,哪里会经常洗手,所以手一直很脏。孔爷爷在给她洗脸洗手的时候,脸盆里的水很快就变黑了,白毛巾也变成了黑色。

贡桑说,和孔爷爷回到拉萨后,她终于有了家的感觉。孔爷爷家里只有一张大床,晚上孔爷爷、曲尼、哥哥和她,四个人挤在一张大床上。贡桑表示,那一晚,是她睡得最舒服、心情最踏实的一次。在曲英和贡桑的记忆中,孔爷爷虽然公务繁忙,但一直亲力亲为、细心照管他们的生活,给他们讲故事,教他们读书识字,为他们洗衣做饭,接送他们上学放学。有时,孔爷爷会带着他们去八角街买衣服、买好吃的。有时候也会带着他们回到村里看看,告诉他们不要忘本,不要离开了家乡就忘了以前的生活。贡桑说,她觉得孔爷爷做的饭最好吃,白菜炖猪肉罐头,就着米饭,这是她一生中吃过最好吃的饭菜。有了孔爷爷无微不至的照顾,兄妹俩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

朝夕相处的日子久了,兄妹俩与孔繁森之间的感情越发深厚。贡桑说,孔爷爷到阿里工作后,常常下乡出差,回家也很晚。但不管多晚,她和哥哥都会一直等他回来。他们经常一边看电视一边等,直到电视停播出现雪花,再过一两个小时,便能等到孔爷爷回家,那时往往已是后半夜了。

贡桑回忆道,阿里地区路况不佳,风沙还很大,孔爷爷骑自行车送他们上学十分辛苦。她坐在自行车的大梁上,能明显地感觉到孔爷爷急促的呼吸声。后来,因为孔繁森在阿里的工作任务繁重,经常下乡和出差,只能把兄妹俩送到噶尔县完全小学寄宿。每逢周末,孔繁森就会骑着自行车到学校接他们回家。

贡桑说,当时由于年龄小,觉得孔爷爷是一位领导干部,工作就是到处看看,很是让人羡慕。然而,当他们长大后,才了解到孔繁森的工作环境极为艰苦,曾经好几次遭遇危险,差点丢了性命。而更让曲英、贡桑没有想到的是,孔爷爷曾三次以“洛珠”的名义献血,用献血换来的钱为他们添补营养。贡桑表示,孔爷爷献血的事是在爷爷去世后,他们从新闻里看到的,心里十分难受。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孔爷爷领养他们兄妹俩后,生活竟变得如此拮据,以至于要去献血。说到这里,贡桑的声音变得哽咽起来。她说,如今自己也已为人母,孔爷爷这样献血供他们上学生活,就算是亲生父母也可能做不到。况且孔爷爷当时工资不高,也没有照顾到远在山东老家的家人,而是把所有的心血都放在了她和哥哥曲英身上。

孔繁森大爱无我的精神深深影响了曲英和贡桑。贡桑说,孔爷爷走了30年,留给了她两个字——善良。孔爷爷乐善好施,见到生活拮据的困难群众,总是慷慨解囊,常常把身上的钱分给贫困群众;看到受冻的群众,毫不犹豫地脱下军大衣送给他们。她说,有了孔爷爷的言传身教,她和哥哥在参加工作以后,决心薪火相传,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贡桑和哥哥参加了志愿服务队,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老人和小孩。前几年,他们回到了老家当年的地震废墟上,帮助本村生活有困难的老人,还资助了村里的两个孤儿大学生。贡桑曾经两次驻村担任第一书记,在驻村的过程中,她时时以孔爷爷为榜样。在新冠疫情期间,兄妹俩还以公益事业志愿者的身份,参加了许多公益活动、志愿活动。他们用实际行动传承着孔繁森精神,将这份大爱不断延续下去,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他人前行的道路。他们的善举不仅温暖了受助者的心,也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到公益事业中,为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孔繁森已经去世30年了,而他们也怀念了30年。来到孔繁森同志纪念馆,那些熟悉的展品再度勾起了柴腾虎、曲英、贡桑三人的回忆。看着那张当年刚被收养时的照片,贡桑含泪回忆起与爷爷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爷爷的这个工作日记本我从来没看过。”当工作人员拿出孔繁森在阿里工作时用的日记本,贡桑一页一页仔细地翻看,手指轻轻拂过纸张,仿佛穿越了时空,站在爷爷身后,看到了爷爷伏案疾书的身影。那专注的神情、坚定的笔触,无不展现着爷爷对工作的热忱与担当,对人民的深情与奉献。岁月流转,思念如缕,他们对孔繁森的怀念从未停止,而孔繁森精神也如同璀璨的星辰,永远照亮着他们前行的道路。

在他们心中,孔繁森从未远去。

2024-08-29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56587.html 1 永远的孔繁森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