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赴水城“温暖之约”
——首届山东·聊城纺织服装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棉绒服供应链对接会侧记
■ 本报记者 陈金路
从细密的纱线到璀璨的霓裳,从生产线的繁忙到产业链的延伸,聊城,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江北水城,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引领纺织服装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8月30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行业精英以及众多纺织服装企业翘楚汇聚一堂,共同拉开首届山东·聊城纺织服装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棉绒服供应链对接会的序幕,携手共赴一场合作共赢、“织”造未来的水城“温暖之约”。
上午10时,市会议接待中心内,东昌古锦技艺传承人梁平手摇一台古朴的纺车,现场纺纱。而另一侧,7名专业模特身着东昌古锦面料的时尚服饰,以一场非遗时装展示秀惊艳开场。铿锵有力的节奏中,模特们以曼妙的身姿、轻盈的步伐,将非遗服饰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台下观众无不为之赞叹。
“畅‘聊’棉绒情,‘链’接新征程……”随着主持人激情洋溢的开场白,大会正式拉开序幕。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杰、中纺信息中心供应链中心副主任刘长江等20余名行业大咖莅临现场。
聊城,这座拥有深厚纺织历史底蕴的城市,其纺织文化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以“齐纨鲁缟”闻名遐迩。时至今日,以茌平区、临清市、冠县、高唐县以及东昌府区为核心,聊城已构建起一条集纺、织、染、制、销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面向全球市场。目前,全市共有纺织服装规上企业130余家,纺纱产能达到680万锭,产业收入超过200亿元,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会上,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崔行飞回顾了聊城纺织业的辉煌历程,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织锦技艺到明清时期的皇家贡品,再到近现代的工业发展,聊城纺织始终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而东昌古锦,作为聊城纺织文化的瑰宝,更是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精美的图案,赢得了“贡品布”的美誉。
专家论坛环节,郭庆峰、李婷婷等五名专家围绕聊城纺织服装产业链的转型升级、棉绒服设计趋势等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为聊城纺织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建议。而随后的签约仪式更是将大会推向了高潮,16家外地企业与16家聊城本地企业或商会成功签约,一笔笔订单不仅是对聊城纺织服装产业的认可,更是对大会主题“畅‘聊’棉绒情,‘链’接新征程”的生动诠释。
会场外,棉绒服展示展销区成为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精品展区内,三和纺织、冠星纺织等企业的产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尤其是东昌古锦展台前,传承人梁平将传统“老粗布”与现代设计巧妙结合,制作成各式各样的文创产品,深受顾客喜爱。
下午的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沙龙同样精彩纷呈。业内专家围绕产业发展、人才引进、技术革新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为聊城纺织服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优质的服务保障和优惠的政策支持。随着《关于加快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出台,聊城纺织服装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未来,聊城将以自主创新、智能制造、品牌建设、绿色发展为引领,力争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品牌和产业集群,让“聊城织造”在全球市场上绽放异彩,织就更加绚丽的未来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