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摘掉“子瞻帽”,这首写临清运河的诗真美

■ 朱德泉

寻美山东,看运河,最好的选择是来临清。

元运河会通河段自泰安东平至此北接御河,1.2公里河段临清闸、会通闸、隘船闸、月径桥等仍历历在目;6.8公里的明运河河道如故。临清城内总长8公里的元明运河河段,全部都是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河段。

由卫运河、京杭运河环绕形成的中州古城内,有明代正统砖城、明代嘉靖土城,元明运河交汇处的鳌头矶以及运河钞关均为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点位。

这里古塔古巷古意盎然,文物古迹富集,百余种民间小吃美食,在胡同人家散发出氤氲的烟火气……

走进宛园,如置身运河两岸的江南胜境。在宛园回廊,镌刻着由当代书法名家书写的历代名人咏临清诗词。一首落款为“宋苏轼诗自河北放舟江南”的石刻引起了我的注意。

宛园窗景

晓来铜崔东风起,春风凌乱漳河水。

郎官惊起解归舟,一日风帆可千里。

侵晨鼓舵发临清,薄暮乘流下济宁。

南宫先生先我去,花时想达瓜州步。

寻君何处典春衫,杏花烟雨大江南。

“这是一首好诗,但肯定不是苏轼所作,也不可能是首宋诗,建议你们再查一查。”见我存疑,宛园的导游忙解释。

仅从“侵晨鼓舵发临清,薄暮乘流下济宁”两句看,不可能是宋诗。一是济宁作为地名最早出现始于元代,宋代济州治所在巨野,因黄河水泛滥不断被淹,至金代才将治所迁到任城,济宁意取济水安宁之意。二是开发于隋炀帝大业四年(605年)的京杭大运河并不经过济宁,它从杭州至徐州沿淮河西至河南洛阳,再顺黄河经由山东冠县、临清、德州北向到达北京通州,直至元代至元十七年(1280年)、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相继开挖济州河、会通河,使运河直接从徐州径直通达临清,济宁才成为京杭运河大家族中的一分子,所以,在宋代是根本不可能朝发临清夕至济宁。三是在苏轼诗集全集中,没有出现过这首诗。四是从苏轼的生平记载看不可能经过这里,他最接近这一区域的任职在河北定州任知州,治所在定州路中山府,并从定州被贬往英州,而临清属于北宋的陪都北京大名府。

然而笔者不属于文史科班出身的专家学者,导游将信将疑。

及至返家百度检索,发现无论是主流媒体、还是自媒体,均在引用过这首诗,并且言之凿凿为苏轼所作。

笔者之前对网传苏轼《六幺令》、网传苏轼诗《一树梨花压海棠》等伪作打过假,鉴于这首托名诗影响越发广泛,已令致力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文旅景区中招,遂决定正本清源。

经调查检索,这篇诗最早定义为苏轼作品,系出自《历代名人咏沧州》一书。从孔夫子网购得该书,发现这套《历代名人咏沧州》为包装精美两册布面套函装,由沧州市政协编辑,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2014年12月第一版印刷。编者说除爱新觉罗·弘历外,历朝作者选入代表作均不超过五篇,所选苏轼的五篇,第一篇(117页)即此,诗题为《自河北冰泮放舟江南奉寄杨南宫》。

诗文字词与网传文略有不同:晓来铜爵东风起,春冰凌乱漳河水。郎官惊起解归舟,一日风帆可千里。侵晨鼓柁发临清,薄幕乘流下济宁。南宫先生先我去,花时想达瓜州步。寻君何处典春衫,杏花烟雨大江南。书中薄幕之幕,为明显文字差错。编者对这首诗的注释更令人瞠目结舌。如杨南宫谓之杨察。南宫为礼部的别称。查史料,杨察权判礼部贡院时为景祐二年(1035年),此时苏轼还未出生,杨察嘉祐元年(1056年)卒时,21岁的苏轼才刚开始参加科举考试。而注释者根据清代严遂成的《沧州》有“山谷此挂席,东坡送客归”,就认定苏东坡记此入御河南下,更属望文生义,东坡可指苏轼亦可指地理方位,理解诗意需要把《沧州》的五首组诗联系起来读,如此臆断真令人哭笑不得!

这本书公开发行已经10年。10年来,已令河北媒体、山东媒体及众多新媒体“躺枪”,通过网络传播、不断以讹传讹,字词紊乱,终致宛园中招。是到澄清谬误,以正视听的时候了。经查,这首诗实际为明诗,作者掲轨,《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第三十八卷》有载!掲轨是明江西临川人。洪武初以明经荐举入京,任清河县主簿,迁知县事。这首诗当为掲轨辞官自大运河乘舟回归家乡时的作品,他的朋友一位杨姓礼部官员已经先他到江南。

苏轼曾把五代时出现的一种桶高檐短帽子戴在头上,引起人人效仿,谓之子瞻帽。一次,苏轼参加哲宗宴会,观看杂剧,众角争夸自己文章好,名角丁仙出场,说“你们别争吵了,谁的文章也不及我好!”众问根据,丁仙指着头上的帽子说:“你们没看到我头顶上的子瞻么?”哲宗大笑。

李廌在《师友谈记》中记下有篇文章的一联:“伏其几而袭其裳,岂为孔子;学其书而戴其帽,未是苏公!”摘掉“子瞻帽”,这首描述明代大运河的诗几乎再现了运河航运的高效便捷:春季清晨运河开凌,早晨从临清码头乘船,暮色中已达济宁,风帆千里,很快就会到达扬州,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瓜州渡口。

明代永乐九年,会通河道四百五十余里,其淤塞者三分之一,运河已丧失漕运功能。尚书宋礼接受白英老人建议,在戴村坝补水、导汶水于南旺,在运河水脊济宁南旺分水,使会通河全线贯通,南北运河遂漕运兴盛,这两处,也都入选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点位。临清由此迎来了长达600多年的高光时刻!

2024-09-02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56727.html 1 摘掉“子瞻帽”,这首写临清运河的诗真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