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结对传帮带

——市审计局构建“思政+业务”双导师工作机制

■ 本报记者 邹辉

本报通讯员 王纪轩 张志浩

倾囊相授传帮带,言传身教促成长。为进一步加强审计机关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聊城市审计局在实务导师制度的基础上,创新建立思政导师制度,形成“思政+业务”双导师传帮带工作机制,全力助推年轻干部快速成长、全面提升。

建强队伍+靶向选配

双向结对补短板

引导年轻干部从“自然生长”向“有序成长”转变,导师角色至关重要。市审计局着力建立导师库,优选政治素质高、职业道德好、纪律意识强,党龄5年以上的县处级干部进入政治导师库,优选有10年以上审计业务经验,担任过审计项目组长、副组长或主审7次以上的正科级干部进入业务导师库,并定期更新入库名单。截至目前,导师库共有导师20人,其中业务导师14人,涵盖经济责任、财政金融、农业农村、教科文卫、社会保障等10大领域。

“1+2”帮带是市审计局构建“思政+业务”双导师工作机制的一大亮点。根据帮带导师工作经历、熟悉领域、专业特长和年轻干部性格特点、短板弱项、发展方向,市审计局采取“师生互选+组织统筹”相结合的方式精准结对。截至目前,共选聘导师10名,帮带年轻干部5人。为全力推进导师制工作,充分发挥师带徒作用,市审计局还专门举办年轻干部“双导师”聘任仪式,在全体干部见证下,颁发聘书、结成对子,导师代表和学员代表分别表态发言。通过营造聘任仪式感,进一步增强导师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助力年轻干部在业务能力、职业素质和个人品德等方面全面发展、成长进步。

综合提能+科学设置

双管齐下提素质

市审计局坚持把党性教育作为帮带首要任务,引导年轻干部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增强明辨是非能力和为人民服务意识。思政导师结合年轻干部岗位职责和自身特点,制定专属培养计划,实行“一月一联系、一季一谈话、一期一评鉴”帮带机制,通过讲党课、座谈交流等方式,带领年轻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提升理论素养。截至目前,共计谈话20次,开展理论学习10次。同时,市审计局全力打造“廉政课堂”,不定期与年轻干部进行沟通交流,经常性开展廉政教育课堂,动态了解思想状况,及时答疑解惑、解决问题,引导年轻干部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以及审计“八不准”工作纪律,做到干净做人、清廉从审。

强化业务指导也是导师传帮带工作机制的重要内容。本着“做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业务导师以言传身教为主要方式,以审计实践为主要路径,帮助年轻干部熟悉审计业务、掌握审计方法,指导年轻干部担任项目主审,辅助撰写审计报告、审计信息、审计决定、审计要情等各类审计文书,总结提炼经典案例,提升能查能说能写本领,提高审计干部综合业务能力。

考核激励+长效机制

双轮驱动保运行

市审计局构建“思政+业务”双导师工作机制,目的是打造一支政治硬、能力强、作风实的年轻干部队伍。为此,市审计局突出实绩导向,定期召开年轻干部座谈会,谈学习心得、谈工作感受、谈工作成绩,晒担当、晒作为、晒变化,检验导师帮带成效,激发年轻干部创先争优意识。同时,将帮带学习情况、工作成效、导师评价、导师意见纳入考核体系,年轻干部达到指导目标和计划设定的结业要求,经考核合格后允许结业,并将其作为年轻干部岗位调整、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不断激发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保持蓬勃朝气,提升工作底气。为确保双导师工作机制发挥最大作用,市审计局全力打造干部培养“123”模式,扎实推进研究型审计。市审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模式第1年以“强基铸魂”为重点,突出加强理想信念、职业道德、纪法规矩等方面的培养教育;第2年以“提质赋能”为重点,突出加强业务素质、实践技能、优良作风等方面的培养锻炼,安排审计新兵与业务导师“跟组锻炼”;第3年以“培优育强”为重点,突出加强担当精神、创新能力、攻坚本领等方面的实践历练,通过全方位、立体化培养业务骨干,真正担负起审计项目主审等重要职责。

2024-09-03 ——市审计局构建“思政+业务”双导师工作机制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56769.html 1 青蓝结对传帮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