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
——记省派第一书记朱荣生
■ 本报记者 张目伦
“多亏了朱叔叔的帮助,我会好好学习,争取考个好高中,考上好大学。”9月2日,阳谷县安乐镇于营村的小君表达了自己激动的心情。
小君口中的“朱叔叔”名叫朱荣生,是省派阳谷县安乐镇于营村第一书记。8月21日,在他的“牵线搭桥”下,“爱心伴成长·结对共圆梦”助学活动在济南举行。该村党支部书记武目林和济南市福建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华明代表双方签署了对小君的资助协议。
今年1月19日,5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的专家到安乐镇开展帮扶驻村工作,朱荣生是其中一位。到岗之后,朱荣生便开始入户走访调研,慰问困难群众。
在小君家,朱荣生深受触动,既欣喜又心酸。欣喜的是,这个安乐镇中学的15岁女孩学习刻苦,成绩优异,且尊敬师长,孝老爱亲,深得老师、同学们的认可。在2023—2024年度第一学期全校表彰奖励大会上,她作为优秀学生代表进行了发言。心酸的是,这个家庭属于脱贫户监测帮扶对象,她的父亲是二级听力残疾,且患有糖尿病和心脏病,需要长期服药,身体虚弱;母亲是四级肢体残疾,患有强直性脊柱炎,春节前不慎摔倒导致骨折,卧床数月。最低生活保障金是一家三口的主要收入来源,经济上入不敷出。
于是,朱荣生积极协调联系,得到了济南市福建商会的捐助支持。根据协议,该商会将给予小君每年3000元资助,直至全日制教育结束。
“我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党的政策用足用好,乡村振兴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高质量的党群服务中心是党在基层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驻村以来,朱荣生与镇村两级干部同向发力,不等不靠,多渠道筹措资金,首先推动党建阵地建设。如今,于营村投资70万元新建的360平方米党群服务中心拔地而起。两层楼已经建好,一站式服务大厅、文化活动中心、党群会议室、图书室、调解室等正逐步完善。
“盘活资源和资产,是促进集体经济增收的一个好办法。”朱荣生把第一书记帮扶资金多数用在发展产业上,帮助村里实现“造血”功能。经多方协调,于营村通过支部领办合作社流转土地1200亩,光伏租赁坑塘20亩,土地承包130亩,年集体收入逾60万元。
“我们将这些流转的土地,按照高标准农田的要求进行建设,实现集采种子、化肥,统一播种、收割。在技术支持方面,朱书记提供了很多帮助。”武目林告诉记者。
借助省农科院专业优势,结合当地实际需求,朱荣生和曹广平、于志君、朱文银、王恒等第一书记先后邀请湿地农业与生态研究所、家禽研究所、畜牧兽医研究所、蔬菜花卉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所、经济作物研究所、胶东创新中心、作物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到阳谷开展技术帮扶40余人次,就水稻种植、莲藕种植、龙虾养殖、畜牧养殖、疫病防控、昆虫养殖、生物防治、中草药种植、小麦玉米单产提升等方面进行了技术指导。“请进来”的同时,他们还“送出去”,邀请驻地村党支部书记到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就果树种植进行学习交流。
朱荣生表示,下一步,于营村将围绕土地做文章,不断提升单产水平,打造“吨半粮”示范基地,把农科院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让村里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早日实现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