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产业撬动乡村振兴

——“E起兴聊·网眼看民生”网络主题宣传第二场活动见闻

■ 本报记者 张晨

金秋时节好“丰”光,乡村振兴结硕果。9月6日,“E起兴聊·网眼看民生”网络主题宣传第二场活动举行。本次活动主题为“乡村振兴看聊城·甜蜜好运乘风行”,采取“行进式采访”形式,聚焦乡村全面振兴。

活动中,新闻媒体代表、优秀自媒体代表以及聊大学生代表等30余人先后走进茌平区、高唐县、临清市等,探访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独特产业优势和宜居生态环境的乡村振兴特色样板村居,多角度、全方位展示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的丰硕成果,深入挖掘阐释全市乡村经济发展新路径。

田园枣香之行

走进茌平区博平镇任何村,只见一串串饱满圆润的大枣挂满了枝头,在阳光下闪耀着诱人的光泽,长势喜人。

“我们博陵大枣个大、味甜,营养价值高,在十里八乡都小有名气。百年以上老枣树每株年产大枣近300斤,目前预购价格每斤6元左右,一棵树的收益就相当于一亩地的收入。”该村村民何立祥边采摘大枣,边高兴地谈论着他的“致富经”,笑得合不拢嘴。

何立祥口中的“博陵大枣”又称圆铃大枣,在博平镇已有近3000年的种植历史。博平镇地处黄河故道,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使这里出产的大枣果实饱满、品质优良,肉厚核小、色泽艳丽且营养丰富,被称为“百果之冠”,具有很强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博陵大枣久负盛名,曾为封建王朝的贡品,有“博州瓜枣旧知名,千里河槽送帝京”之说。

“目前,博平镇大枣种植面积800余亩,百年以上的老枣树有2000余株,圆铃大枣已成为重要支柱产业。”博平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林业负责人张保磊介绍,博平镇采取示范园区建设、品质改良、品牌打造等措施,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助推圆铃大枣产业做大做强,目前已经形成了集生产、休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产业链体系,有力带动了群众实现全产业链增收。

在博平镇,大家还“零距离、沉浸式”了解了四照楼、仰山书院以及非遗产品马蹄烧饼……一系列的文旅融合项目,构建了博平镇本土文旅矩阵。“未来,博平镇将持续培育新业态、新产品、新服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全市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张保磊表示。

好运锦鲤之行

“哇!这些锦鲤简直太漂亮了!色彩斑斓的鳞片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像一道彩虹般闪亮!”来到高唐县三十里铺镇锦鲤产业园,聊大学生邢淑敏言语之间掩饰不住兴奋。

捞鱼、套袋、灌水、充氧……当日,在锦鲤产业园的养殖大棚,高唐锦鲤文化中心相关负责人杜秀红和工人们正在打包锦鲤,忙得不亦乐乎。“通过标准化的打包流程,保证每条锦鲤送到客户手里时,依然是活蹦乱跳的状态。”杜秀红说,这里每天都有很多游客慕名而来,观赏锦鲤之美、感受锦鲤文化。

高唐县地处黄河故道,丰富的黄河水资源和沉淀的沙质土壤,为锦鲤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环境。高唐县委、县政府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大力发展锦鲤养殖,构建起了锦鲤全产业链。目前,高唐县锦鲤养殖面积上万亩,被评为“中国锦鲤之都”,已初步形成以锦鲤养殖为核心,集科研、交易、比赛、文化、研学于一体的产业体系,锦鲤产业成为休闲观光渔业中的一面旗帜。

锦鲤被赋予富贵、健康、吉祥、好运等文化内涵。高唐县投资建成了高唐锦鲤文化馆,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通过充分挖掘锦鲤文化内涵,将锦鲤文化与休闲农业、旅游服务业融合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高唐锦鲤文化全产业链条,赢得了“中国锦鲤看北方,北方锦鲤看高唐”的盛誉。

中秋甜蜜之行

清澈见底的坑塘、宽阔笔直的水泥路、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秋日里的临清市新华路街道西胡村,犹如一幅画卷。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媒体、学生代表们详细了解了该村特色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情况。

“以前,我们忽视了坑塘的利用。现在我们转变思路,把坑塘利用起来,既有经济收益,又能优化环境。”西胡村网格党支部书记丁爱刚说,他们对废弃多年的20余亩垃圾坑进行了高标准改造,通过坑塘改造和绿化、亮化工程,建设集水产养殖、休闲垂钓、农家乐项目于一体的农业休闲和水产养殖综合性项目。该项目不仅让群众增收致富,还实现了村集体增收。

在位于临清市新华路街道的胡里庄新兴食品厂月饼加工车间内,工人们分工合作,配料、包馅、成型、烘烤,每一道工序都有条不紊地进行。“我们的月饼一直秉承纯手工传统制作,更香脆、更酥,口感更好。”该食品厂负责人高颖说。

如今,月饼已成为胡里庄的文化名片。近年来,在政府部门的积极引导和扶持下,胡里庄月饼产业不断壮大,市场认可度逐渐提升,以其口味香甜、包装漂亮、价格亲民的特点,打造出“甜蜜产业”,预计每年能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0万元以上,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和企业发展的互利共赢。

2024-09-10 ——“E起兴聊·网眼看民生”网络主题宣传第二场活动见闻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57081.html 1 “甜蜜”产业撬动乡村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