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月饼散发“新”味道
■ 本报记者 吕晓磊
本报通讯员 朱红光
中秋佳节临近,月饼生产销售迎来旺季。9月7日,在临清市新华路街道胡里庄新兴食品厂,工人正加足马力赶制月饼,配料、包馅、成型、烘烤,每一道工序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胡里庄月饼是咱们临清的‘老字号’,采用几十年的传统工艺,主要特点是皮薄、馅多,物美价廉。”新兴食品厂负责人刘铁刚说,现在村里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本土企业”发展模式,推动“村党支部+本土企业”多方协作,深挖月饼经济,打造形成了以古月新昇合作社和胡里庄新兴食品厂为代表的月饼产业链条。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传承,让胡里庄月饼的名气越来越大,也让月饼产业成为当地一张亮丽的名片。新华路街道西胡村党支部书记丁刚介绍,在不久前新华路街道“百企兴百村”村企联建·强村共富行动推进会暨现场签约仪式上,6个村企合作项目成功签约,涉及餐饮民宿、物流园区、养殖加工、商超销售等多个领域。
“根据今年的经济发展特点,我们指导西胡网格党支部全面梳理闲置资源,摸清家底,瞄准胡里庄月饼的生产优势,确定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企业’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并选定了具有一定市场基础的新兴食品厂作为合作对象,通过党支部领办的古月新昇合作社与企业共建的方式,将企业发展与集体经济捆绑到一起,达成‘支部参与、企业加工、集体获益’的深度合作共识,预计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0万元以上。”说起胡里庄月饼产业,新华路街道办事处主任姚强滔滔不绝。
为了支持月饼产业做大做强,新华路街道通过外出考察,促成与外地食品企业形成常态交流学习机制,帮助合作企业引进成型、拌料、烘焙、包装等专业设备,提升生产线标准,在保留胡里庄月饼口味的基础上改进制作流程,极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日均生产月饼30000余枚,“小作坊”变成了“大工厂”。“我们还挖掘了本土糕点手工艺人,联合研发月饼新口味,增加了鲜花饼、绿豆糕、口酥等特色糕点食品,完善了产品链条,把‘节日性’产品变为‘常态化’美食,预计中秋节销售额能为村集体增收5万元左右。”对于即将到来的中秋节,丁刚满怀信心。
小月饼“链出”大产业,村民们去月饼加工企业工作,既实现了就近就业又能稳定增加收入。新华路街道以村党支部委托胡里庄新兴食品厂代加工为契机,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带动产业发展,协调解决周边村民就业150余人。
如今,以月饼为媒,新华路街道不断延伸“甜蜜链条”,深挖“胡里庄月饼”文化,形成示范效应,带动其他月饼小作坊共同打造胡里庄“乡愁记忆”美食,创建村特色产业品牌,走出一条“一村一品”的乡村振兴道路。
“中秋节为我们增添了新思路,而临清市开展的‘百企兴百村’行动,给我们强化了动力。近年来,我们通过项目签约、村企结对、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新上了一批项目,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拓展与企业的合作,把双向奔‘富’的路子走宽走实,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该街道党工委书记朱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