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到的振兴 品得到的幸福

——聊城以特色先行、全面布局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 本报记者 孙文华 刘蘋莉

但得秋风起,无处不丰年。

日前,聊城市“E起兴聊·网眼看民生”大型网络主题宣传第二场活动举行。采风团先后到茌平、高唐和临清等县(市、区)走访。聊城市着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亮眼成果,让每一位成员收获满满。

精准发力 特色拓宽共富路

中秋时节,茌平区博平镇任何村的枣乡广场周边,几百棵百年枣树上挂满了饱满圆润的大枣,在阳光下闪耀着诱人的光泽。

博陵大枣又称圆铃大枣,在博平镇已有3000年的栽培历史。地处黄河故道的博平镇,持续培育新业态、新产品、新服务,助推圆铃大枣产业做大做强,已经形成了集生产、休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产业链体系,有力带动群众实现全产业链增收。博平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林业负责人张保磊介绍:“博平镇大枣种植面积800多亩,百年以上的老枣树有2000余株,已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锦鲤电商已成成熟产业,累计销售上亿元!”采风团听取高唐“锦鲤小镇”园区负责人介绍后,不禁连连感叹。高唐县致力于连片开发和整体推进策略,在县城西部布局建设“古镇林海、画乡鲤都”乡村振兴示范区,依托三十里铺的锦鲤养殖作为产业基础,将“高唐锦鲤”打造为响当当的金名片。锦鲤产业园近千人的网络销售团队,通过各大电商平台将锦鲤销售到全国各地,年销售额已超亿元。如今,高唐县的锦鲤养殖面积已超万亩,被誉为“中国锦鲤之都”。

秋日阳光下的临清市新华路街道西胡网格村,旧坑塘改造成的“小西湖”波光粼粼,宛如画卷。“我们转变思路,把坑塘利用起来。旧坑塘,村集体原来每年需要花费垃圾清理费用4万元,现如今变为休闲水面,每年收益10万元!”西胡村网格党支部书记丁爱刚说,通过坑塘改造和绿化、亮化工程,西胡村废弃多年的20余亩垃圾坑,已经变身集水产养殖、休闲垂钓、农家乐于一体的“宝贝湖”。2023年初,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局在西胡村等地展开实地调研,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要求在全国范围内继续做好示范工作。

不仅如此,西胡网格党支部还瞄准所辖胡里庄村月饼生产优势,选定具有一定市场基础的食品厂,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与企业共建的方式,将当地特色月饼产业做大做强。如今,胡里庄月饼已经发展成为当地的“甜蜜产业”,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0万元以上。

重在布局,盘活乡村好未来

一次采风行动,亮点频闪。一组发展成绩,令人心动不已。

聊城地处鲁西平原,全境近60%的土地面积是耕地,有着良好的平原风貌,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得天独厚的资源宝藏。

近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6293”工作思路,以“聚力攻坚突破年”活动为引领,以“平原特色乡村振兴聊城路径”为目标,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提档升级,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

2024年,聊城市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联合作为双首席单位,以“聊城市‘吨半粮’产能建设高产高效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为题,实施省2024年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项目;全面建成“杜站长工作室”,设立“2912316”农技服务热线,强化关键环节技术指导,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原粮仓,全市夏粮播种面积621.3万亩,单产470.23公斤/亩,总产58.43亿斤,双双位居全省第2,实现高基数上的高增长。

2024年5月6日,全市乡村振兴片区现场推进会议高规格举办,一批具有平原特色鲜明的村庄和片区令人耳目一新,因地制宜写好“一乡一特、一村一品”文章,以生产宜业、生活宜居、生态宜游宜学“三生共融、四宜共美”为目标,走好平原特色乡村振兴聊城路径。

今年以来,聊城持续打响“聊·胜一筹!”“聊城新三宝”“三黑两白一黄”特色畜牧业等农业品牌,新增绿色食品认证51个,数量居全省前列,产业化发展持续深化,品牌化打造再创佳绩。2024年1—5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546家,较去年同期增加42家,规上企业营收达到408.78亿元,同比增长9.95%,呈现稳中有进、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

汗水浇灌的连绵沃野上,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饱含发展希望的这方热土,正用接续奋斗的坚韧,孕育更加蓬勃的腾飞力量。

2024-09-18 ——聊城以特色先行、全面布局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57408.html 1 看得到的振兴 品得到的幸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