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才与产业“双向奔赴”

——我市聚力构筑县域产才融合发展新高地

■ 本报记者 李兆宪

“红色和蓝色按钮的顺序不能错,轴承内径、外径的尺寸精度关系到轴承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9月10日,位于临清市的山东福马轴承有限公司内,高级技术人才李其双正在指导自己帮带的徒弟操作轴承精度测量仪器。

为深化公司数字化、智能化改革,推动人才“引育留用”,该公司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开展以老带新,并与知名研究机构、高校保持长期技术合作关系,公司科研、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在自润滑转移膜技术应用方面,已经拥有41项自主知识产权。

轴承产业是临清市的优势和特色产业。从1958年第一家轴承厂成立开始,经过60余年的发展,该市轴承产业已从曾经的作坊式加工成长为拥有6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7家高新技术企业、8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轴承产业的华丽蝶变,得益于临清立足县域实际,积极构建“产业+平台+人才”模式,推动人才“引育留用”与轴承产业提质增效深度融合,形成了良好的产才融合发展示范效应。近年来,该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做好人才工作为牵引,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文件,建设山东省轴承智能制造创新创业共同体,打造山东轴承赋能中心,建立“揭榜挂帅”机制与“产学研”合作单元,大力推进轴承产业科技创新、数字赋能和产教互融,以产业需求带动人才技术攻关、智转数改、技能培育,探索出一条以人才引领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截至目前,该市轴承产业已发展成为拥有5100余家生产制造企业、1万余家个体工商户,吸纳20余万人才创业就业,年营收500余亿元的县域主导产业,先后被认定为“2022年度工信部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等。

临清地处鲁西,原本“地下无矿产、地上无资源、工业无基础”,为何后来能够无中生有,成为全国五大轴承产业集聚地之一?这既离不开党委政府对于产业技术人才的关怀与延揽,又离不开一代代轴承人对事业的接续探索与追求。

9月15日,在山东博特轴承有限公司的精细轴承全自动生产线上,一个个薄壁轴承历经热处理、磨加工、组装等工序后顺利下线。他们将被安装在工业机器人、医疗机械手臂等设备的关键部位。

相较于父辈,新时代轴承人有着更加宽阔的发展视野、更加多元的认知结构,他们会主动寻求技术支持,寻找人才合作,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从自主研发,到智能制造,再到在国内外业界占有一席之地,我们拼的是创新、研发、人才。”作为一名“轴二代”,杨海涛认为,轴承产业的转型,需要以高素质的人才为引领,尽快向“新”向“绿”发展。

在杨海涛“接班”管理企业初期,内地超薄壁型轴承市场主要被美、日等国家企业占有。为有效破解人才、技术瓶颈,研发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超薄壁型轴承,杨海涛在有关部门、高校的帮助下,多次拜访领域内专家学者和高端人才,终于组建起一支创新型研发团队,并通过“校企联合”,成功研制出高精密、可替换型薄壁轴承,实现了国产替代进口。

产业聚人才,人才兴产业。越来越多像杨海涛一样的“轴二代”“轴三代”开始抱团式互助发展。他们发起成立临清轴承商会,在法律、安全生产、政策咨询等方面共享人才,依托商会常态化开展联合采购、参会参展、管理培训、对标学习等活动,节约了成本,培育了人才,带动了发展,真正让轴承这株传统产业“大树”在人才“金凤凰”的帮助下重焕生机。临清市成功入选全省人才引领县域高质量发展试点县,被省委、省政府授予2023年度山东省人才工作表现突出单位。

做好产才融合文章,形成“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的生动局面,对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临清市轴承产业与优秀人才的“双向奔赴”,是我市坚持以人才引领县域高质量发展,探索“产才融合”新路径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坚持把人才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以县域特色产业、优势产业需求为导向,靶向引才,引导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快构建具有聊城特色的人才集聚雁阵格局,打造人才聚集新高地,全力推动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四链”融合,实现产业与人才同频共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4-09-19 ——我市聚力构筑县域产才融合发展新高地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57467.html 1 让人才与产业“双向奔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