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画之乡的美丽风景线
——高唐县关工委搭建平台发挥“五老”志愿者作用
■ 林金彦
2月10日上午,高唐县7名孤困学子将鲜红的锦旗送到了时风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刘成强手中。他们对时风集团关工委的帮助表示衷心感谢,并表示一定要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社会各界的帮助,将这份爱传递下去。
近年来,高唐县关工委持续关注孤困儿童群体,积极发动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开展关爱救助活动。时风集团于2008年出资设立了孤儿大学生助学基金,救助持续到大学毕业。“14年来,我们累计救助孤儿大学生36名,发放助学金80余万元,25名孤儿大学生已完成学业并参加工作。”刘成强介绍,
这是高唐县关工委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高唐县关工委强化关工委组织建设和“五老”志愿者队伍建设,不断搭建平台,积极发挥“五老”志愿者作用,开创了全县关心下一代工作新局面。
党建引领,凝聚奋进力量
在高唐县鱼邱湖街道鱼丘湖社区,百余名离退休干部在社区关工委的指导下成立了书法绘画组、京剧社、葫芦丝队、按摩队等7支志愿队伍。他们发挥特长,开展各式各样的关爱活动。
近年来,他们先后组织大型活动24次,比如组织对贫困生捐款,到敬老院、幼儿园慰问演出,组织公益大型文艺晚会等。鱼丘湖社区“暖心按摩”志愿项目被评为全省最佳老干部志愿服务项目。疫情期间,社区老干部支部书记、社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房士阁组织“五老”志愿者参与了社区、学校等场所的消毒工作,成为防疫一线一道特殊的风景线。
高唐县关工委突出党建引领,积极整合离退休干部党组织与关工委组织。在选齐配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班子的同时,鼓励离退休干部担任相应关工委组织的常务副主任,切实增强了基层关工委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2021年以来,他们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组织广大“五老”志愿者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组织优秀老干部志愿者宣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不断强化思想建设,凝聚奋进力量。
典型宣传,树立看齐标杆
年逾9旬的刘洪雷是高唐县的一名“五老”志愿者,曾获评“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离休后,他主动担当,与困难户结成对子;常年为社区党员群众、青少年讲党史。他平时省吃俭用,捐款却很大方。从2011年开始,除了正常交纳党费外,刘洪雷每年向党组织交纳1000元的特殊党费。2021年,刘洪雷捐款5000元,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了力量。
高唐县关工委不断加强“五老”队伍建设,支持鼓励广大“五老”志愿者发挥正能量,典型带动效果明显。为弘扬先进人物事迹,高唐县关工委编印“刘洪雷事迹学习材料”读本等宣传材料3700余册,发放到各基层关工委,对优秀“五老”志愿者的先进事迹进行宣传,营造了学先进、争先进的良好氛围,激发了广大“五老”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引导更多“五老”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
高唐县关工委依托红旗驿站、文明实践中心、学校等,推广建设“五老”志愿者工作室,重点打造了鱼丘湖社区房士阁工作室、鱼邱湖工业园区李丙印工作室、梁村镇颜士亮工作室等一批优秀典型,为志愿者发挥作用提供平台和阵地。
山东省优秀“五老”志愿者秦秉忠不计报酬、风雨无阻地教授学生绘画、书法和国学。他热心楹联文化建设,为秦庄村每户人家题写反映优良家风的楹联,并制作成木质牌匾长期悬挂在每家每户的大门口。好家风也带出了秦庄“好村风”,秦庄成为远近闻名的助学村、书画村、省级楹联村。在他的积极推动下,高唐县被授予“中国楹联文化县”荣誉称号,高唐二中、高唐县第一实验中学被评为“中国楹联教育基地”。
团队建设,发挥群体优势
近年来,高唐县关工委夕阳红艺术团围绕脱贫攻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城市创建、抗疫复产等主题创作了60多首歌曲、曲艺、戏曲等作品,每年列入全县文化节目展演规划,参加百姓大舞台、义务下乡等志愿演出活动,累计演出近百场,于2017年经省民政厅评定为中国4A级社会组织。2019年以来,连续三年被聊城市委组织部确定为“两新”组织党建示范点。
高唐县关工委通过组建红色基因宣讲团、优秀传统文化宣讲团、法治宣讲团、夕阳红艺术团等,为“五老”志愿者搭建平台,创新活动载体,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营造老同志贡献力量、发挥余热的良好氛围。
张天顺是高唐四根弦市级非遗传承人,多年来致力于抢救高唐传统文化四根弦。退休后,他加入县关工委优秀传统文化宣讲团,通过进学校、进社区展演,不遗余力地参与非遗项目传承与发展。他先后排演了根据高唐第一位共产党员金谷兰烈士事迹编写的四根弦《金谷兰轶事》,根据十八大、十九大党代表杜立芝事迹编写的四根弦《立芝来到咱田间》,并深入乡镇、村庄、社区、学校演出,宣传党的历史、党的政策,传播正能量,得到广泛好评。他的原创作品《精准扶贫暖人心》还入选全市文艺精品工程,《金谷兰轶事》在全市文艺展演中获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