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而不息 逐绿前行

我市坚定不移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本报讯 (记者 姬翔) 水清岸绿、鱼跃鸟飞、人安业兴。金秋时节,一幅自然人文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在鲁西大地上徐徐铺展。近年来,我市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绿色转型动能更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

10月17日,位于茌平区乐平铺镇小刘新村的信发现代农业产业园高标准农业大棚里,草莓、樱桃长势旺盛,鲈鱼正欢。据了解,信发现代农业通过对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11项生产指标的自动调控,改变水果成熟时间,实现特色水果全年供给,调控温度的能源就来自信发集团工业生产的余热。产业园负责人白东林说:“工业园区产生的余热在68℃左右,通过管道输送到温室大棚,给草莓、樱桃、鲈鱼等制热,改善种养环境,实现了错峰成熟、错峰上市,解决了设施农业最大的成本问题。”

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我市制造业正逐渐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工业余热和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是企业实现节能减排的关键举措。信发集团投资建设锅炉烟气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碳氮联产项目,对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氮气用于工业园内化工企业进行保护和置换,二氧化碳用于农业园区大棚进行固碳,实现了能量的有效回收和梯级利用,通过产业联产,工业反哺农业,把各环节生产的固废“吃干榨净”再利用,真正实现了绿色循环发展。该项目负责人马思争介绍:“我们这个项目可年产21万吨食品级液态二氧化碳、9万吨干冰和3.48亿立方米99.9%氮气。现在我们每天向农业产业园供给二氧化碳1万立方米左右,通过增强光合作用,来促进农作物生长,不仅实现了节能固碳,减少二氧化碳的对空排放,而且有效提高了果蔬产量及品质。”

近年来,我市锚定打造山东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西部“战略支点”、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两河明珠”城市,坚持规划引领,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系统性推进,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总要求推进资源节约与绿色发展,深化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在全省率先开展工业绿色诊断,“一企一策”“一园一策”提出绿色化改造建议。工作开展两年来,共梳理出诊断建议218条,累计培育国家级绿色制造单位27家、省级56家、市级101家。其中,2024年新增省级绿色制造单位27家,数量居全省第2、小组第1,数量创历年新高。

2024-10-18 驰而不息 逐绿前行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58638.html 1 我市坚定不移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