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少春:把全村党员拧成一股绳
■ 本报记者 钟伟
深秋暖阳下,水清树绿,路洁屋净,阳谷县侨润街道西八里营村迎来了一波又一波“客人”。大家一路走、一路看,感受乡韵风情,领略“春和八里”乡村振兴片区建设成效。“像这样的观摩团,近些年我们村已接待200多个。”10月16日,西八里营村党支部书记陈少春自豪地说。
西八里营村是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省级文明村,也是远近闻名的“好人村”“幸福村”。被人津津乐道的称号背后浸透着陈少春多年来的汗水和付出。西八里营村曾一度班子散乱,连续20年没有发展过党员,村集体欠账6万多元。1998年,陈少春临危受命,当选新一任村党支部书记。
上任后,陈少春首先考虑的就是如何把全村党员的力量拧成一股绳。一次去南方出差时,陈少春发现当地的一处批发市场实行积分制,且分数实时公开,这让工人们干劲十足。受此启发,陈少春回村便探索实行了党员积分管理制度。每名党员一个积分卡,每月将其为民服务、做好事、帮贫扶困等事项量化为分值,每年“七一”前进行统计汇总;推行党员分包联户“网格化”管理,将全村360户划分为28个网格小组,由28名党员就近担任“网格长”……一系列的举措使每名党员都感受到身为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为老百姓办点实事”成为该村党员的口头禅。
筹资90万元修建下水道2000米,投入28万元重修主干道1000米,投入11万元新建文化广场,投入90万元新建党群服务中心,争取500万元资金建设美丽乡村,党支部领办的阳谷八里麦香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每年为村集体增收9.8万元……二十多年来,陈少春就这样带着党员群众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惠民项目。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有机遇,也充满挑战。我们正着力发展‘赏鲜花+摘鲜果+农家乐’的乡村旅游新业态,吸引更多返乡创业青年参与进来。”陈少春满怀憧憬地说,“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勇于创新,西八里营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