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技之长”书写追梦人生
——记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汽车技术项目金牌得主杨绍辉
■ 本报记者 张承斌 梁琦
10月17日,杨绍辉参加世界技能大赛获奖人员单位表扬奖励大会,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百顺为他颁奖。
对于杨绍辉来说,这不仅是一种荣誉,更为他增添了勇毅前行、奋力拼搏的新动力。
当天,记者与杨绍辉面对面,听他讲述了获得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汽车技术项目金牌背后的故事,从他的奋斗故事中感受新时代技能力量。
今年20岁的杨绍辉,看上去比同龄人多几分稳重和成熟。他出生于茌平区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2019年中考成绩不理想,不能去心仪的高中就读,便动了去南方打工的心思。临行之际,母亲的一席话让他改变了想法:“学好一门技术,也能改变人生。”
杨绍辉从小对汽车感兴趣,他了解到山东工程技师学院汽车专业实力较强,便果断报名入学。
在山东工程技师学院,杨绍辉如鱼得水,学习天赋得到了充分发挥和展现。发动机、底盘、变速器等汽车零部件的原理和组装……每节课都激发了他浓厚的学习兴趣;实训车间的轰鸣声响、汽油机油的挥发味道都让他无比兴奋,他的心里又燃起了学习的激情。曾经中考成绩不理想的他成了技能学习的佼佼者,成绩在学校一直名列前茅。
2022年,通过重重考核,杨绍辉入选学院新一届汽车技术项目大赛班。为适应参赛需要,大赛班开发了系统的训练课程,从基础原理到基本技能,从发动机管理、底盘检查、变速器拆解到电气构建等模块,赛题被拆解为一个个单元。
进入系统训练课程,杨绍辉每天训练时长达14个小时,面临着心理和生理双重挑战。“刚开始,站久了腿会打哆嗦,手也不稳,影响训练效果。为了保持训练水准,我每天还要进行体能训练。”杨绍辉回忆道。他习惯了当天的事情当天解决,做事从不拖拉,有时候为了弄明白一个问题,他要研究到下半夜。他的英语基础不是很好,为了看懂英文材料、故障代码,他把遇到的生词记在本子上再一个个“攻克”,到后来,就算是相对艰涩的英语技术类文章,他也能轻松阅读。
2023年3月,杨绍辉在山东省首届职业技能大赛汽车技术项目聊城市选拔赛上获得第一名,同年5月,在山东省首届职业技能大赛上获得第一名,并获得“山东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在同年9月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上获得银牌和“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并入选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2024年3月,杨绍辉在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集中考核选拔活动中勇夺汽车技术项目第一名,拿到世赛“入场券”。
世界技能大赛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是世界地位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大的职业技能赛事,其竞技水平代表了当今职业技能发展的世界先进水平。自我国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以来,汽车技术项目最好成绩是银牌,获得金牌的光荣使命传递到了杨绍辉肩上。来不及休息,他又投入到时间更长、强度更高、难度更大的训练中。各种各样的车型和设备,走出国门的比赛和培训,专家教练的严格要求,无微不至的服务保障,使杨绍辉的技术水平、体力能力不断提升,更加坚定了他的夺金信心。
北京时间9月16日凌晨,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在法国里昂落下帷幕。代表中国出征的杨绍辉力挫群雄,经过4天15个小时的角逐,从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中脱颖而出,斩获汽车技术项目金牌,实现了中国选手在此项目金牌零的突破,用沉甸甸的金牌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献礼。
“身披五星红旗登上领奖台的时候,作为中国代表团的成员,作为聊城的青年,作为山东工程技师学院的学子,我感到无比骄傲自豪、无比幸福快乐。从一名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学生到世界冠军,这一路我走了5年。回看过去的5年,有数不尽的汗水和泪水,但更多的是收获与成长。我感恩强大的祖国,感恩奋进的时代,感恩养育我的家乡,感恩培养我的母校!”杨绍辉说。
谈及未来打算,杨绍辉表示,世界技能大赛获奖人员单位表扬奖励大会上进行的表彰对自己不仅是荣誉,更是动力,站在新的起点上,他深知自己肩负着更大的责任和使命。“我希望能够把自己在世界技能大赛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带回来,传授给更多同学。我相信,在我们国家,有无数热爱技能的年轻人,他们有着无限的潜力。我愿意成为他们的‘引路人’,激励他们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道路。”杨绍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