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奔县”,我们如何接住这波流量

■ 张颖

不是热门城市去不起,而是县域旅游更有性价比。最近这两年“奔县旅游”火了,携程数据显示,今年国庆假期县域旅游订单同比增长20%,来自上海、北京、成都、广州、杭州、深圳等城市的年轻人最热衷“奔县旅游”。

春季到安吉采茶,秋季看篁岭晒秋,随着独具特色的县域旅游资源被深度挖掘,为文旅“奔县”赋予了更多发展动能。《全国县域旅游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2023年全国1866个县域旅游总收入平均值为42.95亿元,接待游客总人数平均值为508.27万人次,分别同比增长41.19%、35.18%。今年“五一”假期,旅行平台数据也显示,旅游下沉化特点明显,在旅游订单同比增速上,一二线城市小于三四线城市,三四线城市小于县域市场。县域游正持续释放推动地方经济增长动力,成为一片充满机遇的新蓝海。

文旅“奔县”成热点并非偶然。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住宿服务的优化,以及县域旅游资源的提升,很多三四线城市和县城有了吸引游客的“资本”。各地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在文旅产业上倾注了更多资源,持续推行门票减免优惠,推出开放外地游客免费停车场、设立临时住宿点和家庭接待点等“花样宠游客”措施,全方位满足游客需求,也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去探索小城。特别是随着社交媒体和线上平台的迅速发展,许多小众景点在网上“走红”,让一些独具特色的小城、县城和村镇逐渐被发现、被青睐,一个真正的“全域旅游”时代已经到来。

文旅“奔县”背后是人们对旅游体验的新期待。在文旅消费市场结构下沉、规模升级的当下,人们旅游出行的目的正从“一路观光打卡”转变为“一地深度体验”,吃一碗地道小吃,听一听方言土语,参与一场原汁原味的民俗联欢,越来越多人开始爱上这种“沉浸式”旅游体验。而那些看起来不那么“热门”的小城和县城,因为游客不多、商业化程度较低、生活节奏较慢,可以完美契合一段“随遇而安”的旅行,让人获得一段纯粹的休闲时光。

文旅“奔县”对发展地方文旅产业有着积极影响。从长远看,文旅“奔县”不会是一阵风,而是会成为文旅消费的新常态,我们也要抓住机遇,共同营造一个更加美好文明的旅游环境‌。立足本地自然资源和人文禀赋,如东阿的健康养生、临清的运河文化等,因地制宜发展和打造文旅特色产业,通过“县域+文旅”开发新的增长点。在增加旅游收入的同时,带动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文旅“奔县”的盛行,说明“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然而,要想接住这“泼天的富贵”,从“火起来”到“红下去”,还要认真研究Z世代旅游消费群体的需求特点,做好地方特色和文化的深度挖掘,强化产品创新和业态创新,为游客提供差异化的、更具性价比的文旅体验,形成地域特色鲜明的产品体系和旅游品牌。同时,建立常态化的监管机制,在提升游客体验上多下功夫,以文旅服务的“高质量”接住县域旅游的“大流量”。更重要的是,在引入文旅项目时要保持理性,切忌盲目跟风“抄作业”,导致出现“千城一面”的尴尬。

郡县治,天下安。小城市引来远方客,文旅“奔县”出圈,为县域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地方政府和文旅部门应立足本地实际,统筹现有资源,用心用情打好差异化旅游这张牌,让县域旅游的热度持续下去,真正让“流量”变“留量”。相信随着县域旅游市场的进一步开拓和完善,在城市和游客真心实意的双向奔赴间,会有更多“宝藏小城”成为游客青睐的新兴旅游目的地,县域旅游大有可为。

2024-10-23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58860.html 1 文旅“奔县”,我们如何接住这波流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