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鹏的甜“猕”事业
■ 本报记者 沈欣欣 潘云磊
金秋时节,走进位于东阿县陈集镇的葛鹏水果种植家庭农场,只见一颗颗饱满的猕猴桃挂满枝头,清风拂来,果香四溢。工作人员忙着采摘、称重、打包,到处弥漫着丰收的气息。
“今年的猕猴桃不愁卖,这段时间来采摘的人特别多,日收入超1万元。”农场负责人葛鹏介绍。
“我们种的猕猴桃软糯香甜,九甜一酸,味道可口,快尝尝。”说话间,葛鹏掰开一个猕猴桃递给记者。
“种猕猴桃是个精细活,要打起十二分精神,马虎不得。”葛鹏说,近年来,东阿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充分利用黄河岸边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今年已经是他种植猕猴桃的第7个年头了。多年来,葛鹏起早贪黑,深耕种植技术,不断在提高猕猴桃品质上下功夫。从一开始的3亩地,到目前的70余亩,葛鹏把心思全用在了猕猴桃种植上。一有时间,他就外出学习,先后引进了20多个国内外知名品种进行试验种植。
“就是要选择适合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口感好的猕猴桃品种,只有这样才有市场竞争力。”葛鹏说。东阿地处黄河两岸,沙土地松软、透气,特别适宜猕猴桃种植。目前,他精心培育了红心、黄心、绿心三个品种,产品远销北上广等大城市,年收入达20万元。“我们果园每天都有十多名村民打工,负责果园日常维护,活不重,日收入100多元。”葛鹏告诉记者。
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提高,葛鹏迎来了一个又一个的丰收年,而他的家庭农场也成为了当地的一张亮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