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财政局:探索资源资产盘活新模式
本报讯 (记者 陈霞) 10月21日,记者从市财政局了解到,该局围绕“资源变资产、资源变资金、资源变资本”的思路,创新探索资源资产盘活路径,推动实现资产增值、财政增收、风险化解,为度过财政困难期蹚出一条新路。截至目前,已成功落地污水处理特许经营权项目,正在推进陆上风电、地热供暖2个项目,预计增加财政收入42亿元。
挖掘潜在价值,推动水务资源资产化。将经营性的污水处理厂资产与非经营性的污水管网资产重组为经营性资产包,打通了资产壁垒。聚焦使用者付费,重组资产运营收入,除依法依规调整污水处理费收入外,深入挖掘整合中水回用收入、自备井污水处理费收入、城市维护建设费投入等收益,经营期年增加收入约4000万元;通过财政注资方式化解污水处理厂原有债务约2亿元,经营期年减少财务费用约2000万元。经调整经营收支,经营期年增加净收益约6000万元。抢抓特许经营新机制刚刚出台的政策机遇,包装设计30年期的污水处理特许经营权出让项目,创造性将项目卖点由实物资产变为30年运营收益现值。本次盘活的资产年收益约7000万元,未来30年收益现值14.6亿元,盘活收入放大了20倍。积极组织开展项目推介路演,以项目的充分市场化和长期稳定收益率,吸引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参与。污水处理特许经营权项目,成为特许经营新机制实施以来全省首例政府存量资产特许经营权转让试点项目,实现财政收入高增。
导入新兴产业,推动风力资源资金化。积极开发建设陆上风电项目,预计2024年底前全部开工,2025年底前建成并网。推动市财信集团作为市级承接主体,配合市发展和改革委与省确定的8家中标企业洽谈合作,根据标段与县(市、区)组建合资公司,并委托市财信集团提供前期服务,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涉及的生态环境、用地保障、电网接入等问题,预计可获取收益13.4亿元。密切关注风电开发进度,在2023年省能源局批准我市350万千瓦风电开发指标后,市财政局第一时间跟进,联合市发展和改革委等部门积极争取,克服审批障碍,推动项目尽快落地。提前做好纳税辅导和新兴产业税务规划,经测算,建设期间可缴纳增值税约3.5亿元,全部项目落成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42亿元,税收优惠期后每年可实现税收5.5亿元。
创新运营方式,推动地热资源资本化。按照“试点先行、逐步铺开”的思路,实施供热体制机制改革,实现区域供热管网联通化、热源企业入网竞争化、供热服务特许经营化。将全市地热供暖需求按属地包装为特许经营权项目,预计全市地热供暖市场需求约1000万平方米,通过转让特许经营权,可实现财政收入约15亿元。推动市财金集团通过地热业务转型,深挖地热项目收益。地热项目稳定运营后,以项目现金流收益为底层资产,联合券商、银行等机构包装设计供热(碳中和)ABS产品,通过在上交所或深交所挂牌交易,预计可募集社会资本约11亿元,用于支持国企市场化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