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强从业人员队伍建设 助力城市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
■ 金增秀 朱士菊
托育服务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医育型托育服务是指将医疗保健与早期教育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托育模式,旨在为婴幼儿提供更加全面、专业的照顾与发展支持。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医育型托育服务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提升城市托育服务质量至关重要。近年来,聊城市婴幼儿托育服务工作迅速发展,托育服务从业人员近4000人,年龄集中在30—40岁之间,以中青年女性为主,通常具备较为丰富的育儿经验和一定的体力基础,能够较好地应对婴幼儿照护工作中的各项挑战;学历背景主要以专科和本科学历为主,普遍具备较高的教育水平;从业人员持证率100%,包括幼儿教师、护士、婴幼儿发展引导员、育婴员、保育师、心理咨询师等职业证书,托育从业人员在婴幼儿卫生保健、安全防范、亲子互动技巧等方面具备了扎实基础,高阶技能如个性化教育方案设计、特殊需求婴幼儿的精细化照护以及利用数字化工具进行教学管理等方面能力不断强化。
尽管聊城市政府已将0—3岁婴幼儿托育纳入重点民生工作,在托育机构建设、人才培养与培训、民生保障等方面开展了相关工作,但在实际执行层面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托育服务从业人员专业水平提升、薪资待遇、职业发展规划、职业认同等。
政府和行业协会共同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建立针对医育型托育服务特点的专业培训课程体系,不仅涵盖婴幼儿卫生保健和生活照护,还包括婴幼儿心理、学习与发展等方面内容,构建由医院儿科专家、高校专业教师、托育服务技能能手组成的培训团队,强化托育服务从业人员队伍理论基础,注重疾病预防、婴幼儿急救等模块教学;依托市、县两级托育服务人才培训基地,注重托育实践技能训练,通过情境训练、智能模拟等方式提升实践水平。各级政府加大对医育型托育服务领域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力度,如设立师资培养专项基金,提供税收优惠等激励措施,鼓励更多人投身该行业;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教学理念,组织国内外专家讲座、研讨会等活动,拓宽视野的同时也促进了本土化创新的发展;构建良好工作环境,合理设置薪酬待遇体系,保障教师权益;同时营造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鼓励团队合作精神,增强托育教师队伍归属感与成就感。这些措施能够有效促进医育型托育服务教师队伍的成长壮大,进而推动整个城市托育服务体系向着更高层次迈进。(作者单位:聊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本文系2024年度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ZXKT202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