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六个新聊城’”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举行
加快建设敢为人先的创新新聊城
本报讯 (刘桐) 3月3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在市融媒体中心举行“聚焦‘六个新聊城’”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邀请市委改革办、市科技局、市大数据局相关负责人,围绕建设敢为人先的创新新聊城,介绍即将开展的重点工作。
市委改革办
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市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史成华介绍,市委改革办将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着力用改革之火点燃创新引擎。
市委改革办将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蕴含其中的改革精神、改革部署、改革要求,掌握正确的改革方法论,自觉用于指导我市改革实践。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深化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民主法制领域、文化体制、社会体制、党的建设制度、纪律检查体制改革,进一步在解决体制性障碍、克服机制性梗阻、开展政策性创新等方面下功夫、出实招。突出抓好“点菜单”式改革省级试点工作,积极探索“企业、群众提要求,党委、政府作论证”的改革方案制定和公共政策出台模式。重点加大联合督察和“四不两直”督察力度,将督察触角延伸至乡镇、街道,将改革落到实处。研究制定优秀改革案例评选奖励办法,更好地激励各级各部门改革创新。积极为监督员履职搭建平台、搞好服务,充分发挥其监督建言作用。
市科技局
为建设新聊城贡献科技力量
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县级干部张立新介绍,市科技局将立足聊城产业基础和科创资源禀赋,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勇做建设创新新聊城的先锋队和主力军,为全市“锚定争创一流、笃志走在前列”贡献更多科技力量。
市科技局将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重点围绕有色金属、高端化工、新能源汽车、高效生态农业等产业攻克一批关键技术、搭建一批创新平台、培育一批科技企业,形成更多创新增长点、增长极。实施“小升高”计划,力争每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保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加大科技型小微企业扶持力度,着力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产业园区”链式孵化体系,为初创企业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持续深化同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探索“企业出题、院所出智、协同破题”的创新机制,鼓励企业建设各种类型的“人才飞地”。全力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互动创新机制,加快完善覆盖企业创新全周期、全领域、全要素的政策体系,激发企业创新动力。
市大数据局
打造有温度的数字聊城
市大数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周永忠介绍,市大数据局将坚持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推进实施《数字聊城“十四五”规划》,努力在基础支撑、数字优政、数字惠民上实现创新突破,推进城市数字转型,将聊城打造为有温度的数字城市。
市大数据局以“城市大脑”一体化平台为基础,建设跨层级、跨部门、跨领域融合共享的数据资源体系,推动市级“城市大脑”向县级赋能,支撑县域智慧化管理和服务应用。优化“爱山东”App网上政务服务,推进重点高频事项“掌上办”,网上服务事项突破1000项,推动服务内容由政务服务向城市生活、智慧社区等便民服务领域延伸,强化“爱山东”惠民服务品牌。推进数字机关建设,依托“山东通”平台,建设市一体化政务办公系统,实现市县乡三级党政机关公文办理、事务管理等移动应用一端集成。聚焦文化教育、养老服务、创业服务、党建特色等方面,抓好智慧社区(村居)试点建设,打造一批智慧城市基层样板。围绕个人、企业全生命周期,在政务服务领域和公共服务领域全面推行电子证明和告知承诺,强化部门数据核验工作,年底前基本建成“无证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