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一座城市的名义向企业家致敬
■ 本报评论员
以聊城之名,向企业家致敬!11月1日,第3个“聊城企业家日”到来之际,我市举办12项系列活动,进一步振奋和弘扬企业家精神,激发企业家干事创业热情,营造全社会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支持企业家的良好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企业家精神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我市连续3年举办“聊城企业家日”系列活动,就是要为企业“站台”,让企业家“当主角”,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打造政企交流互动新样板。
(一)
工业是经济“压舱石”,企业是发展“顶梁柱”。
今年以来,我市经济运行稳健向好、进中提质,离不开工业的支撑、企业的贡献。我市连续两年上榜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连续三年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今年新增3个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总数达到10个,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31家,总数达到829家,新增企业主体1.7万户,总数达到20.7万户……一组组亮眼的数据,充分说明了“工业稳则经济稳、企业兴则百业兴”这个硬道理。
企业家精神是城市发展的灵魂。企业家精神不仅仅体现在对商业机会的敏锐捕捉上,更重要的是它代表了一种积极向上、不断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在聊城,无数企业家凭借这种精神,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领军人物。他们的成功故事激励着更多人勇敢追梦,共同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可以说,企业家精神已经深深植根于聊城的城市文化之中,成为推动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
企业家贡献是城市繁荣的基础。企业家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实现了个人价值,也为城市贡献了税收、创造了生产总值。在聊城,众多优秀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在各自领域内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还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了城市综合竞争力。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聊城企业家们的积极探索与实践,正逐步将这座城市推向全省、全国乃至全球的广阔舞台。
(二)
城市的进步和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彼此成就、相互赋能。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广大企业家带领企业扎根聊城、奋楫扬帆,紧跟时代步伐,主动拥抱变化,不断创新求变,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企业家的情怀和担当。
广大企业家顶住经济下行压力,深耕主业、勇攀高峰,赶订单、抓生产、拓市场,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信发、鲁西、中通、冠洲、东阿阿胶、三和纺织等一批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充分发挥支柱作用,带动集群企业千帆竞发,引领产业链生态圈强势崛起。
广大企业家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急流勇进、加快转型,在企业管理、技术改造、绿色发展等方面用心用力,有力推动了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全市新增省级绿色制造单位27家,省级以上总数达到75家。广大企业以自身转型的实践探索,引领全社会理念更新、深层变革,让这座城市焕发出勃勃生机。
广大企业家坚持把创新摆在突出位置,注重研发、开拓创新,以创新激活力、增动力,激活了发展“动力源”。全市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4家,总数达到32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57%,高于全省3.6个百分点。企业的创新发展,日益成为推动城市“向新向上”的“能量之源”。
(三)
企业家们以其非凡的智慧、勇气与毅力,成为推动聊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不仅塑造了这座城市的精神面貌,更促进了经济繁荣、社会和谐。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聊城也倾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以高效的要素保障、公平的法治环境,让企业家在聊城安心创业、放心发展、舒心生活。这股“双向奔赴”的正能量,成为推动聊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要进一步弘扬企业家精神。将企业家的个人成长、企业发展同国家繁荣、民族兴盛、人民幸福紧密结合在一起,涵养企业家爱国敬业、遵纪守法、创新发展、追求卓越、诚信守约、服务社会等优良品德,鼓励更多企业家消除顾虑、放下包袱、大胆发展。
要进一步引导企业家向“新”而行。这次“聊城企业家日”系列活动的主题,就是“专精特新 智领未来”。要积极引导企业家践行新发展理念,带领企业坚定不移走好“专精特新”之路,努力实现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竞争力更强、影响力更大的发展,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去日斐然,皆成序章。新起点新征程,我们期待,聊城能够涌现出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为这座历史悠久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增添更多光彩,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聊城实践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