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水利局
数字孪生 “智”水有方
本报讯 (记者 邹辉) 今年以来,市水利局全力构建市县统一的数字孪生平台,突出“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两大主业,夯实“立体感知网、水利数据仓、水利一张图”三项基础工作,开发“水安全、水资源、水工程、水河湖、水政务、水服务”六项业务应用,努力形成水利新质生产力。
坚持需求牵引,明确建设方向。聊城“十年九旱、旱涝急转”特点明显,以往感知网不完善,信息手段落后,通常是被动防御。市水利局通过数字孪生建设,充分利用空天地感知网、三维仿真场景、水旱灾害预报预警模型等,对全市汛情、雨情、旱情进行模拟分析、预报预警,有效预留“提前量”,推动灾害防御“被动应对”向“主动预警”转变。聊城是农业大市,农业用水占76%,以往用水由各县(市、区)上报计划,依据经验配水,容易造成配水不及时、调水不科学、水资源浪费。市水利局利用需水预测模型、水动力仿真模型等,对供水过程模拟预演,提供最优方案,推动用水管理“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转变,提高水资源利用水平。农村供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和支撑保障。市水利局通过数字孪生建设,推动供水智能化改造,有效解决供水降损、收费、服务、维护四大难题,推动农村饮水“人工管水”向“智能管水”转变,全面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持续多元发力,打造数字引擎。市水利局通过完善前端水利感知设备,逐步建成“空天地水工”一体化全要素全天候动态监控体系。目前,系统覆盖全市1400余条河流,250余处水情监测点、275处雨情监测点、72处地下水监测站、92处墒情站,1800余处监控设备。同时,将城区防汛监测数据、“雪亮工程”视频监控接入平台,实现了全市重点流域、关键节点数据全覆盖。此外,市水利局整合提升原系统,形成全市水利“一张图”,绘制涵盖灌区渠系、重点河湖水系的概化图,涵盖主要河流水位、水量、流量、闸门开度的剖视图,涵盖重要闸坝、水文站、排水口、河道交叉口的节点视图,方便快速了解水系关联,以及水情工情等实况信息,实现信息全面展示、一图管理。
深度融合创新,赋能水利发展。市水利局将把智慧水利建设作为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手段,以数字化场景、智慧化模拟、精准化决策为路径,加快构建具有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的智慧水利体系,建设“好用、管用、实用”的应用系统,数字赋能全市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市水利局利用水利“一张图”,开发防汛专题应用,接入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信息,骨干河道及中小河流水文监测数据,实现洪水超警戒水位自动报警,同步向防汛责任人、责任单位发送短信预警;增加农村防汛预报预警,遇暴雨天气向全市119个易涝村庄发送短信预警;接入主城区主要积水点电子水尺数据,在“一张图”实时显示,助力防汛工作超前精准预警。市水利局通过“数字+饮水”,让全市农村供水实现了水量、水质、水压等关键参数在线监测,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同步建设了农村供水智慧管理平台,实现了县域统管、直管到户的智慧化供水管理。全市11家农村供水公司开通微信公众号,实现报装、缴费、查询、报修等全流程智慧化服务,足不出户即可办理全部业务,实现了农村供水管理的“三降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