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聊城日报》同行,我的公益之路越走越宽”

■ 本报记者 张承斌

“《聊城日报》宛如一盏明灯,始终照亮着我前行的道路,见证着我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助力我将爱心与温暖传递得更广更远。”聊城市民政局慈善办社会工作师、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会长刘玉杰告诉记者。

时间回溯到2015年5月28日,那是一个对刘玉杰来说意义非凡的日子。当日的《聊城日报》刊登了一篇题为“帮扶孤儿送温暖”的报道,内容正是刘玉杰和家人、亲戚、朋友所开展的公益活动。他们为孩子送去生活必需品,更送去了陪伴与关爱。这篇报道引发的反响,远远超出了刘玉杰的预期。许多热心读者打来电话,表示想参与对这些孤儿后续的帮扶活动,还有不少人捐赠物资,为孤儿们提供了更加坚实的生活保障。时任山东省民政厅厅长王浩作出“向聊城市刘玉杰同志致敬”的批示。从那一刻起,刘玉杰深刻感受到党媒的力量,也更加坚定了他在公益道路上继续前行的决心。

刘玉杰在公益之路上一走就是14年。在关爱孤寡老人的公益活动中,他带领志愿者深入乡村社区,为老人们打扫房间、陪他们聊天解闷、带他们去医院体检。对此,《聊城日报》也进行了关注报道。“我们所做的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却能给这些弱势群体带来如此大的慰藉,而党报的宣传更是让这份爱与温暖传递到更多人的心中。”刘玉杰感慨地说。

面对那些因意外造成困难或因病致困等家庭的孩子,刘玉杰积极奔走,带头捐款,为孩子们筹集学费和学习用品。《聊城日报》也多次对这些活动进行报道,吸引了众多爱心企业和人士的关注。一家企业负责人看到报道后,决定长期资助一批贫困学子,直至他们完成学业。“如果没有党报的关注报道,这些孩子们可能很难得到如此及时而有力的帮助。”刘玉杰说。

多年来,《聊城日报》先后69次对刘玉杰和他所在团队的公益爱心活动进行报道。每一次报道,都像是一阵春风,吹开了更多人心中的善念之花;每一次报道,都如同一条纽带,将更多爱心人士与需要帮助的群体紧密相连。

“我由衷地感谢《聊城日报》,是她成就了今天的我,让我在公益路上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志愿红’,让我能够将这份公益情怀传递给更多人,让更多的弱势群体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让更多人加入到公益事业中,共同为构建更加温暖、和谐的社会而努力奋斗!”刘玉杰表示。

2024-11-13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59888.html 1 “与《聊城日报》同行,我的公益之路越走越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