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负农时不负春
东昌府区“科技壮苗”助力夏粮丰收
本报讯 (记者 王培源) 这几天,随着气温回升,小麦陆续返青,在东昌府区梁水镇镇王辛村,由东昌府区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托管的15000亩小麦苗情良好,长势喜人,合作社负责人马胜宽一脸轻松,“由我们合作社托管的小麦,其中500亩在去年播种后统一覆盖了地膜,现在一类苗超过50%。”
轻松的背后,是科学的施策。受2021年秋汛影响,小麦播期推迟,为了补齐这个“短板”,早在播种时,东昌府区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就采取了科学的措施。
“我们合作社为了保证小麦高产丰收,在品种上选择比较早熟、高产、越冬能力强的,对种子进行统一包衣,使其发芽均匀一致。我们还在越冬前进行了一遍小麦飞防,保证苗齐、苗壮、苗匀,促进它的分蘖能力,能够使小麦安全过冬。”马胜宽说出了“科技壮苗”的好处。
“覆盖地膜的麦苗多一个有效分蘖,我们力争有灾之年不减产。”合作社技术员李春光补充说。为进一步做好麦田管理,确保夏粮丰收,目前,东昌府区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储备了300吨化肥、160多台农机、20多台飞防设备,农户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点单”。合作社38名“地长”也分片责任到田,借助信息化手段,开展全流程全时段监管服务。
为夺取今年夏粮的丰产丰收,切实保障粮食的生产安全,东昌府区采取强有力措施抓好小麦田间管理,扎实开展“科技壮苗”行动,力保夏粮丰收。
在广平镇,针对小麦苗情、墒情和病虫草害发生特点,农业技术站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查苗情、看墒情,抓住春季天气回暖有利时机,做好春季麦田科学管理指导,确保夏粮丰产丰收。“春季麦田管理以‘促弱转壮、保蘖成穗、构建合理群体’为主攻方向。重点是立足早管理,镇压中耕,促苗早发;肥水早施,促苗情转化;预防为主,抓好重大病虫草害防治。返青期、起身期和拔节期是小麦春季生长的3个关键时期。应因地因苗制宜、分期分类管理,突出抓好肥水运筹,促分蘖增穗、促苗情转化升级。”广平镇农业技术站站长李金虎现场给大家作了讲解。
针对麦苗长势较弱的地块,东昌府区农业农村局成立了帮包技术指导小组,深入到田间地头,通过查苗情、看墒情、调查病虫草害,及时提出意见建议,指导农民做好小麦生产管理。
2月22日下午,在闫寺街道,东昌府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王怀珍深入麦田认真察看晚播小麦的分叶情况,现场对采取覆膜播种技术的农田进行镇压指导。
“对于晚茬小麦,应采取地膜覆盖方式,有利于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也有利于加快小麦的生育进程,是农民增收的一个有效途径。”王怀珍告诉记者,该中心分成5个帮包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分包镇街,镇街有关技术人员分包村,村有关人员分包地块,开展“科技壮苗”行动。下一步,该中心将科学管理,做好病虫草害的防治,预防春季低温冻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