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魂聚气向远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融入”的东昌府实践

■ 本报记者 苑莘

七夕水上集体婚礼被中央电视台报道,《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奏响思政“三部曲”弘扬主旋律》被中国文明网微信公众号单条加推……今年,东昌府区的正能量话题频频收获点赞,这背后是东昌府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见行见效的持续发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今年以来,东昌府区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融入”评估试点工作为契机,通过路径探索、品牌打造,实现“三个融入”有力度、有声量、有成效,充分发挥了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凝魂聚气作用。

1+5+N,锚定靶心发力更准

一项工作能否落实,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找到落脚点、发力点的问题,否则就容易“重拳打在棉花上”。东昌府区在工作落实中,探索了“1+5+N”(一条主线、五大行动、N种场景)工作路径。

一条主线,让工作有了落脚点。东昌府区制定出台了工作方案和评估指标体系等多个文件,构建起宣传部门统筹、多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4个方面17项具体指标则推动“三个融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五大行动,让工作变得具体,从而实现落细落小落实。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团,推出“演‘译’我们的价值观”文艺宣讲,开展巡回宣讲300余场。建设信义超市、幸福食堂、信义小院等惠民利民场所600余处,惠及群众近7万人次。社区运动会、“百家宴”等5000余场主题活动,让各类文化资源整合下沉。道口铺街道非遗博物馆、侯营镇民俗生活体验庭院、乡村记忆馆等10余处文化振兴阵地,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了乡村文化振兴全过程。

通过持续发力,东昌府区构建起一个又一个融入场景,让正能量在全社会激荡共振。“星空护学”“白云热线”“三娃说法”等形式,让这里的执法有温度、司法有力度,守法有深度。“昌·快办”政务服务品牌,精准高效服务企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目前,东昌府区已打造了19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发布了首批23项“三个融入”活动项目,营造了崇德向上、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

河畔新风,打造品牌声量更大

驻足城市街头,车水马龙秩序井然;置身市井小巷,人间烟火温暖弥漫;漫步社区村居,邻里和睦互助友善……东昌府区着眼行为习惯、行动自觉,打造的“河畔新风”工作品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多维场景呈现,发出更强声量。

在品牌打造过程中,东昌府区注重典型引领、突出重点人群。积极营造崇尚英雄、争当模范的社会氛围,勇救落水者的六旬市民吴青、勇敢警觉的公交司机王肖静、智擒盗贼的保安王东亮等凡人微光照亮水城。围绕全环境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打造“红育东昌府”思政品牌。组织升国旗仪式、入团入队仪式,开展“开学第一课”“国旗下的讲话”“清明祭英烈”等实践活动100余场。

品牌在潜移默化中,推动了移风易俗,提升了群众的文化体验。东昌府区发布《抵制恶俗婚闹 倡导文明新风》等倡议书,创作三句半、快板、情景剧等移风易俗小视频400余个,举办“海誓山盟 情定水城”集体婚礼等活动,唱响文明新风主旋律。创排展演大型京剧《铸魂》,举办短视频大赛、公益电影展映展播等活动,发布14处“葫·聊”公益小剧场,让广大群众在优质文化体验中增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

和风润物,导向引领家园更美

1000余名外卖小哥化身“小蜜蜂”法治宣传员,短短两个月时间,向群众发放法治垫餐纸、宣传册15万余份,形式、内容广受好评,效果显著。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东昌府区落地生根、枝繁叶茂的一个体现。

有力,发力方向清晰明了;有形,各类场景看得见摸得着;有声,品牌内涵深入人心。在东昌府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各领域成就显著。无论是成立全省首家“涉企登记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还是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提供的特色主题服务,都激发了经济发展活力。今年以来,东昌府区新增市场主体10372户、总数达到17.2万余户,居全市首位。“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小粉笔”公益课堂、“流动课堂”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累计开展活动8000余场次,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周末节假日不打烊”“红邻菜单”“马扎说事”等特色活动及18名“红邻书记”,提升了小区治理成效。建成覆盖全区自然人和市场主体的“东昌府区信义信息平台”,出台6套评价指标,14类103项惠民便企激励政策,打造惠民利民场所600余处,14万余人参与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激活了基层共享共治新动能。

如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全面融入东昌府区的发展肌理。上半年,全区生产总值305.3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9.38亿元,同比均增长6.0%,入选2024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科技创新百强区。

聚力护蕾 守望成长

(上接第1版)在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后,市检察院、市关工委、团市委、市妇联、市法院、市教体局、市民政局7个部门单位负责同志结合自身职责,现场进行了回应。

共识在交流中凝聚,思路在探讨中清晰。市政协机关会议室里,气氛严肃又热烈。

以“政协之能”服务“发展之为”

同在一片蓝天下,手心相牵助成长。

会议现场,在听取政协常委、委员代表建言后,市委副书记谢兆村高度评价了本次协商活动,并对市政协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对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他说,要深刻认识做好关爱帮扶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快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帮扶救助体系,强化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关爱,完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预防和干预机制,形成关爱帮扶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合力,共同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会后,市政协将对各方意见建议进行归纳总结,把有关建议吸收到《调研报告》中,全力把协商成果转化为提升我市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质量的实际成效。”市政协主席曾晓黎表示,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要切实增强做好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发挥政协优势,为全市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出更多贡献。要坚守为民初心,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问题履职尽责、献计出力,助力全市高质量发展。

2024-11-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融入”的东昌府实践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60352.html 1 凝魂聚气向远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