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梨贷”换来果飘香

■ 本报记者 陈霞

本报通讯员 程彬 张相俊

眼下正是山农酥梨集中上市的季节,11月18日,走进冠县桑阿镇白佛头村林场,百亩梨园内,梨农们分工协作,有条不紊地将采摘不久的酥梨装筐、称重、包装、运输,一派丰收景象。合作社负责人刘伟跑前跑后,忙得不亦乐乎。

山农酥梨是山东农业大学教授陈学森团队在冠县培育的优质、晚熟、耐储的优良梨品种,具有个大、皮薄、核小、肉细、无渣的特点,含糖量能达到14%,每个都在500克以上,最重可达2千克。

谈及创业经历,刘伟说:“刚回到家时,尝试过很多项目,都没挣到钱,后来结识了山东农业大学陈学森教授,得知他正在培育一种新的梨树品种,需要试验场地。我就利用村里老林场的优势,把山农酥梨项目引到了我们村。”山农酥梨在白佛头村成功培育、试验种植,不仅开启了刘伟的创业之路,也让他成了种植山农酥梨的“土专家”。

为了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刘伟带头成立合作社,流转土地规模化种植山农酥梨。合作社土地流转需要租金,引进梨树苗需要钱,农资化肥也需要钱,合作社刚成立时,虽然村民有心尝试种植酥梨新品,但受制于资金问题,参与意愿不强。

“合作社能有今天的丰收,多亏了润昌农商银行桑阿镇支行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看着挂满枝头的酥梨,刘伟回忆起办贷经历,“当时镇上通知我去开会,农商行工作人员在会上讲解的惠农贷款政策,让我看到了希望,当场就提交了贷款申请。没想到第二天工作人员就上门来调查,很快为我办理了70万元贷款,帮助合作社走上了正轨。”

“我种了30亩山农酥梨,今年是第一年大规模挂果上市,行情很好,1公斤能卖到20元左右,个头大的一个梨就能卖到50元。”刘伟高兴地说。润昌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在回访中了解到,刘伟计划扩大种植规模,增加收储能力,拓宽销售渠道,带动更多村民共同致富,便及时跟进服务,将原有授信增加至150万元。有了充足资金支持,刘伟对合作社未来发展信心十足。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润昌农商银行依托当地酥梨产业,主动对接合作社融资需求,量身打造“酥梨贷”产品,通过向合作社统一授信+社员无感授信的方式,累计向村民授信135户、2610万元,为山农酥梨的推广种植提供资金支持。在润昌农商银行的支持下,白佛头村山农酥梨种植基地规模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已达200余亩,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2024-11-22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60401.html 1 “酥梨贷”换来果飘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