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邮路弯弯情无限
■ 本报记者 张承斌
今年50岁的徐吉杰,是中国邮政东阿县黄屯邮政支局的一名邮递员,他身形偏瘦,常戴着一副黑框眼镜,气质沉稳。徐吉杰承担着铜城街道二十多个村委会的报纸派送重任。过去十几载岁月,一份份《聊城日报》在他的接力传递下,精准抵达农村基层,让党的声音传遍寻常百姓家。
徐吉杰每日的工作紧凑而忙碌。清晨八点,他准时抵达支局,参加例会后便马不停蹄地分拣快递、装车派送周边物件。邮车一到,各类报纸和邮件纷至沓来,历经一小时精心分拣装车,十点半左右出发。送达部分区域后于十一点左右匆匆用餐,随即又踏上路途。报纸与快递一同配送,直至傍晚六点,若遇特殊情况,最晚甚至到七点方可结束工作。
往昔,徐吉杰骑着二轮自行车穿梭于乡间小道送报。每至寒冬,尤其是大雪纷飞时,道路湿滑,摔跤成了家常便饭,但他从未退缩。随着时代变迁,网购兴起,他的工作范畴拓展至快递派件,交通工具也升级为三轮电动车。然而,变的是运输工具,不变的是那颗热忱的为民服务初心。无论风霜雨雪,他始终坚守岗位,确保报纸按时送达订户手中,赢得了广泛赞誉。
铜城街道老付调解室专职调解员付茂生是《聊城日报》的忠实读者,他对徐吉杰的工作称赞有加:“徐师傅为人踏实、做事认真,日复一日按时送报,为我们读党报、学党报提供服务保障,我们由衷感谢他的付出。”
徐吉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邮路上书写着对工作的执着与对党的忠诚,让这份平凡的工作闪耀出不平凡的光辉,也让《聊城日报》与百姓的联系愈发紧密深厚。“党报党刊好比是架在党和人民之间的一座连心桥,每一个版面、每一个栏目、每一篇稿件都给人信心和力量。能够通过自己的付出和努力,让这座连心桥更加稳固可靠,我也由衷地感到自豪!”徐吉杰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