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传奇:孔繁森》新书分享会发言摘登
编者按 2024年是孔繁森同志殉职30周年。近日,长篇报告文学《大爱传奇:孔繁森》新书分享会和新时代孔繁森精神与“大思政课”建设工作交流暨成果发布会举行,旨在深入挖掘孔繁森精神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在新时代更好地传承、弘扬孔繁森精神。
长篇报告文学《大爱传奇:孔繁森》是一部向海内外读者讲述优秀中国共产党人故事的绝佳读本,以中、英两种文字向世界发行。该书已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中文版入围了“中国好书”的初选。新书分享会上,山东省作协、山东省报告文学学会、大众报业集团、聊城大学等单位的相关专家对该书的内容以及价值意义发表了真知灼见。本报今日予以摘登,敬请关注。
勇担文化使命 繁荣文艺事业
■ 中共聊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市作协)主席 薛兆立
在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同志殉职30周年之际,我们相聚在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举行孔繁森精神大思政育人共同体建设工作交流暨长篇报告文学《大爱传奇:孔繁森》新书分享会。在此,我谨代表中共聊城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作协)对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和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高杉同志表示诚挚的祝贺!对大家对聊城文艺事业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聊城是孔繁森同志的故乡,孔繁森精神源自聊城更属于全国,成于个体更影响群体,辉映过去更激励未来。近年来,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把孔繁森精神和英模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大思政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成果,受到了党中央以及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妇联等部委单位的表彰。其中,高杉同志的长篇报告文学《大爱传奇:孔繁森》就是突出的创作研究成果之一。
高杉同志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大爱传奇:孔繁森》得到中宣部、省市委宣传部、作协以及有关单位的指导和扶持,2022年12月就列入《“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专项计划》和市作协支持项目。该书长达25万字,是高杉“十年磨一剑”的长篇报告文学处女作,也是国内首部被译介到海外宣传孔繁森事迹的文学作品。
好的文学作品,就是一部启智润心的好教材。聊城职业技术学院确定将报告文学列入文艺思政的总体布局,在学院基础部筹建报告文学研究会,意在建立指导阅读欣赏、繁荣校园创作、提升师生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的平台,促进与校内外作家和研究者的交流与合作,为推动报告文学阅读和创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积极贡献。
本次活动是全市纪念孔繁森同志殉职30周年系列活动的一部分,是运用孔繁森精神立德树人工作的交流会。既是报告文学《大爱传奇:孔繁森》的新书分享,也是推动实施“水城文艺高峰计划”的再动员、再发动。希望高杉同志再接再厉,努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在运用文艺作品立德树人方面作出新的贡献。希望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学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自觉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创作推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力作,为繁荣聊城文艺事业、推动聊城高质量发展贡献文艺力量!
一部优秀的孔繁森传记
■ 大众报业集团原党委常委、副总编辑 魏武
孔繁森殉职30年来,宣传孔繁森事迹的书籍和文章我大部分都读过,但像《大爱传奇:孔繁森》这样全景式反映孔繁森光辉一生,且有思想、有深度的作品,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我认为,这部作品虽然书名不叫孔繁森传,但完全可以作为孔繁森的优秀传记流传后世。
我与高杉同志是因孔繁森而结缘相识的。1993年,我从大众日报援藏到西藏日报工作,孔繁森同志在世时我就采访他并写了长篇通讯《“世界屋脊”上,有这样一个山东人》,这是全国第一篇全面宣传孔繁森事迹的报道。在宣传孔繁森事迹的过程中,我结识了时任孔繁森同志纪念馆馆长的高杉,他身体力行,不遗余力地宣传孔繁森的先进事迹和精神,出版了《孔繁森的初心可以这样讲》《大爱传奇:孔繁森》等专著和大量的文章、论文等,为宣传弘扬孔繁森精神作出了突出贡献。
高杉同志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我认为高杉同志的作品有个突出特点,就是善于把具体的事例提炼升华到理论层面,使作品站位高、有深度。以《孔繁森的初心可以这样讲》为例,高杉同志从大量的孔繁森事迹素材中,总结提炼出了“初心坚定、立党为公的赤诚品格”“不惧艰险、拼搏奋斗的担当气概”等四条孔繁森精神的精髓,概括得十分妥当。
高杉同志有高超的文字水平。高杉同志是著名作家,所以他的作品无论是什么题材,都有浓厚的文学色彩,把握文字的功力很强。《大爱传奇:孔繁森》有大量的细节描写、人物对话等,情景交融,感人至深,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
高杉同志有敏锐的新闻意识。高杉同志是作家,但抓新闻的意识同样很强。以李玉建这个典型为例,我认识他,也了解他的一些事迹,但并没有采访他。而高杉同志通过深入采访挖掘,成功地把这个新闻人物推向了广大读者。他在其他专著和文章中也善于采用新闻的写法,以点带面,角度新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高杉同志有勤奋的笔耕精神。这一点大家有目共睹,高杉同志众多的优秀作品摆在我们眼前,这里就不多说了。我想起昨天晚上吃饭时他说的一句话:能把自己对文学和历史的爱好与本职工作统一起来,是很幸运也是很幸福的事。我想这也正是高杉能够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创作出众多优秀作品的重要原因吧。
一往情深写楷模
■ 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专委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 许晨
今天,高杉同志精心采访撰写的长篇报告文学《大爱传奇:孔繁森》问世。
30年来,写作孔繁森的各类图书不胜枚举,我自己也写过描绘他事迹的作品。但我认为这部报告文学是写得最好、最真实、最有权威性的书目之一。作者以深厚的感情,负责的态度,扎实的采访和细致的讲述,一一道来,娓娓而谈,使邻家大哥一样的孔繁森跃然纸上。
下面,我从个人的感受出发,分享一下这部作品的写作特色:
感情深厚,动人心弦。文坛上不管是虚构的小说、诗歌、戏剧,还是非虚构的报告文学、纪实文学、散文回忆录等等,都离不开一个情字。没有感情的作品打动不了自己,更打动不了读者。《大爱传奇:孔繁森》一书,字里行间,一章一节都充满了作者的深情厚谊,也写出了孔繁森同志浓浓的乡情、亲情、战友情,读来让人怦然心动。
结构独特,别具一格。这部作品表面上按时间线行进,实际上讲述了不同时期的一个个小故事,每篇能独立成章,合在一起又是一部完整之书。这使我想到过去报告文学有“卡片式”的、“蒙太奇镜头”式的,看似片段,实则是整体,犹如串起来的珍珠项链,起到了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语言平实,自然亲切。文学作品首先是语言艺术,不管什么体裁,如果拿起来读不下去,味同嚼蜡,那是根本不行的。《大爱传奇:孔繁森》的作者用平实朴素的语言,讲述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如同促膝谈心,自然亲切,令人信服。
细节生动,令人震撼。作者用诗一样的文字,描绘了一幅温馨可人的画面,幻想着梦境一样的存在。唯其如此,就更加彰显了主人公孔繁森舍己为人、舍小家为大家的高尚情怀,也更加突出了父老乡亲和全国人民对他的深切怀念!
用文学筑牢不朽的精神丰碑
■ 山东省作协创联部主任 邱兆辉
今年是孔繁森同志殉职30周年,也是对口援藏30周年,在这样一个重要节点,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在孔繁森精神的发源地聊城召开长篇报告文学《大爱传奇:孔繁森》新书分享会,特别有意义。
《大爱传奇:孔繁森》的作者高杉先生长期担任孔繁森同志纪念馆馆长,对孔繁森同志的事迹和故事十分熟悉。作为孔繁森精神的书写者、传播者,他在孔繁森精神的感召和激励下,倾情创作了《孔繁森》《走近孔繁森》《孔繁森的初心可以这样讲》等一批反映孔繁森同志感人事迹的优秀文学作品,以文学的方式传承着孔繁森精神,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
孔繁森同志说:“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高杉先生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大爱传奇:孔繁森》,紧紧围绕孔繁森同志的这一人生格言,以孔繁森三次选择援藏工作(两次进藏)、三次经历生死考验的心路历程为主线,深情讲述孔繁森同志鞠躬尽瘁、真心为民的感人故事,为广大读者呈现出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英雄形象。作品中英文版由外文出版社同时出版发行,不仅对于推动孔繁森精神在新时代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让世界各国更好了解社会主义新西藏,让中国故事西藏篇章和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更好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和推广。
以书为桥 连通世界
■ 山东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 赵方新
值此长篇报告文学《大爱传奇:孔繁森》中英文版同时出版之际,谨向聊城市作家协会、各支持单位和高杉同志表示热烈祝贺!
长篇报告文学《大爱传奇:孔繁森》,彰显了新时代文艺创作者应有的文学担当。尤其是作品在孔繁森同志诞辰80周年、殉职30周年这一纪念节点出版发行,更具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该书以书为桥,让国人与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如何为人民谋幸福的不懈努力和生动实践。通过向世界讲好这位改革先锋、时代楷模的感人故事,讲好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变化,促进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传播的国际化。孔繁森“爱别人、爱人民”的道德境界和“赤诚、担当、大爱、无我”的崇高精神所彰显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使中国共产党人的故事有血有肉。
让我们共同努力,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服务人民、勇于创新创造、坚守艺术理想,再接再厉,努力创造出丰富多样的中国故事、山东故事,艺术展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诗情和意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贡献!
立体展示孔繁森的一生
■ 山东省诗歌创作委员会副主任、聊城市诗人协会会长 张军
纪念、怀念、赞颂孔繁森的书籍很多,但这部《大爱传奇:孔繁森》,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现,有别于其他同类作品的特质,给读者带来的是更为凸显的立体感和更加鲜活的形象呈现,给历史带来的是更为广阔的孔繁森精神的空间拓展。
作者高杉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政治上成熟,一身正气,他的从政之道和为人处世,都证明了这一点。他有着一个向孔繁森同志看齐的人生目标,有着与孔繁森相近的性格和情怀。
他熟悉孔繁森,熟知孔繁森。在任职孔繁森同志纪念馆馆长的十几年里,他对孔繁森生平事迹和有关资料进行搜集、梳理和挖掘,他还三赴西藏,重走孔繁森走过的路,深入雪域高原去感知孔繁森的温度和高度。这部书,就是孔繁森一生的立体展示,从出生到殉职,生动真实地再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人民的好儿子的光辉形象。高杉不但重走孔繁森走过的人生路,也在努力重走孔繁森的心路历程,所以,他创作出的这部书不但有着高度支撑,还有饱满的细节填充,亲切,感人,接地气。
他具备较深的文学功力和造诣。上世纪八十年代,高杉同志即开始了笔耕,发表了许多优秀的小说、散文、诗歌作品,这些年来,在报告文学创作上的成就尤为突出,作品经常获奖。他曾任聊城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聊城市诗人协会副会长,这都说明了他在文学创作上成就非凡,造诣深厚。所以,这部书具备很高的文学审美,无论是在结构层面,还是细节方面,都堪称为成功的架构和书写。
我深信,在阅读这部成功之作的过程中,我会获取很多精神上的滋养。
开创聊城文学事业美好明天
■ 聊城市文联(市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三级调研员 臧利敏
高杉同志是聊城作家的优秀代表,他几十年来执着于文学创作,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部25万字的《大爱传奇:孔繁森》是高杉同志“十年磨一剑”的创作成果,也是聊城文坛的最新收获。
为创作这部书,高杉同志率领寻访团成员三次赴西藏重走孔繁森走过的道路,在高海拔地区进行采访和调查,先后采访当事人、知情人600人次,挖掘和发现了大量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和资料,以朴实细腻的文笔娓娓道来,以小切口折射大境界,全书立意高远,思想深邃,为我们呈现出这样一部充溢着真实的力量和真挚的情感的厚重之书,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有血有肉、可感可亲的英模形象,使我们受到精神的洗礼和情感的震动,让孔繁森精神在齐鲁大地、在中华大地传扬。
近年来,聊城市文联(市作协)深入实施“水城文艺高峰计划”,加大对优秀作品的激励扶持力度,加强对创作人才的培养培训和宣传推介,营造了以人才推作品、以作品促人才的良好氛围,优秀作品和有实力的创作人才不断涌现,聊城文学创作展现出活力迸发的可喜局面。相信通过今天的分享会,在座诸位专家的真知灼见会为我市的文学创作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提升我们的创作水平。在此,也真诚祝愿高杉同志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在创作上有更大的突破。相信全市广大作家在此次会议的激励下,辛勤耕耘,努力创作,在省作协的关心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将会迎来聊城文学事业更加美好的明天。
孔繁森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延续
■ 聊城大学文学院副院长 石小寒
阅读《大爱传奇:孔繁森》后,我深受触动,这部作品不仅是对孔繁森这一英雄人物的深情追忆,更是对新时代精神的深刻诠释。以下是我对该书的几点感受:
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历史价值。孔繁森作为领导干部的楷模,其事迹在当下显得尤为珍贵。同时,孔繁森的成长经历,为中小学生提供了宝贵的教材,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英雄观和人生观。此外,本书还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孔繁森殉职已30年,作者通过细致的记录和整理,将其故事重新呈现给世人,提醒我们铭记历史,不忘初心。
坚实的档案材料与史传精神。在塑造英雄人物时,作者并没有陷入俗套的“高大全”模式,而是继承了史传精神,通过扎实的田野调查和文献记录,还原了一个真实、立体的孔繁森。最精彩的处理是其中一节,作者未全信孔繁森在书信中所写,还找到档案记录,既有证据支持,又有旁证辅助,从而增强了故事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情感表达上克制与深沉。作者未大肆渲染孔繁森为藏区病人吸痰、卖血等事迹,而是运笔克制,读后令人动情,例如书中写到孔繁森为收养孤儿克服了各种困难,就像朱自清将大量父子之间的故事简化成《背影》中父亲买橘子过铁路。
文笔流畅、叙事明快。与当下文坛精英化和商业媚俗的不良风气不同,作者以适中的篇幅,流畅、明快的语言叙述英雄的悲剧,以简明扼要的论述分析英雄的成因,不仅使得读者能够轻松愉快地阅读,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孔繁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