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项机制赢得满堂彩

——茌平区委党校推动科研咨政高质量发展剪影

■ 本报记者 朱海波

本报通讯员 季冰

高质量完成省市委党校主体班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现场教学,1篇案例报告入选全省市县党校(行政学院)优秀案例、1堂本地案例课荣获聊城市干部教育培训好课程,1篇咨政报告获省部级领导签批、6篇咨政报告获茌平区委主要领导签批,15项省市区课题获批准立项……

今年以来,茌平区委党校以强化队伍建设、提高师资力量为切入点,以推进教研咨一体化发展为目标,以开展有组织的科研为抓手,构建起“专业+重点”选题机制、“课题+实践”调研机制、“横向+纵向”协同机制、“成果+落实”跟踪机制,科研咨政水平显著提升。

构建“专业+重点”选题机制。聚焦主责主业,聚焦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以教学专题、科研课题和决策咨询选题“三题合一”为牵引,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作为科研解决的重要课题,开展专题研究,发挥教学供给侧改革和科研咨政需求侧改革的叠加效应。对入选的年度重点课题定期召开课题成果交流会、申报论证会,常态化实施月调度、季点评,抓执行、促落实,合力打磨论证调研报告。同时,积极引导教师把研究成果带进课堂、搬上讲台,以教研融合、教研互促推动对本地典型案例、先进经验的学理分析,致力于让本地典型案例、先进经验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

构建“课题+实践”调研机制。坚持围绕服务中心大局,对茌平区经济社会重难点问题、热点问题开展教研咨协同研究,完善“党委、政府出题—党校领题—部门参与—成果转化运用—成果跟踪问效”调查研究机制,完善一线教师到科局、乡镇挂职锻炼机制,破解党校教师在实践经验上的“先天不足”。同时,紧抓县乡两级党校融合发展机遇,聚焦基础设施、人才引育、教研创新和智库建设等党校发展关键问题,开展县乡两级党校融合发展新探索,集聚一批有创新能力的教学科研骨干,建设与地方发展需求相契合的学科体系。

构建“横向+纵向”协同机制。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统筹全区各领域人才,积极主动引进外力、增强内力,在科研课题研究、教学水平提升、师资资源共享、实践基地共建和智库建设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主动加强与聊城大学等高校、省市委党校专家的联系,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就《理论文章写作技巧》《咨政报告撰写方法》等内容开展授课或交流座谈,拓宽党校教师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眼界,提升教师科研咨政能力。同时,充分利用主体班次学员优势,优化健全“教师+学员”联合攻关研究机制,确保科研咨政成果谋到要害处、参到点子上。

构建“成果+落实”跟踪机制。为防止成果束之高阁,咨政报告签批后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单位,课题组及时跟进,追踪部门的意见反馈,积极探索成果转化的成效,加快形成有利于教研咨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多出精品的平台载体。2024年,茌平区委党校课题组赴基层实地调研30余次,召开8次课题进展调度会,合力打磨4篇咨政课题报告,得到有关部门的积极反馈,切实发挥了党校科研为科学决策服务的智库作用。

2024-12-16 ——茌平区委党校推动科研咨政高质量发展剪影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61783.html 1 四项机制赢得满堂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