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涓涓细流汇聚改革磅礴伟力
——回眸2024系列报道④
■ 本报记者 王培源 李政哲
12月22日,在中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款通身绿色的双层三开门新能源客车引起了记者的注意,驾驶舱内的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360度环视系统、疲劳驾驶预警系统和夜视功能电子后视镜等让人眼前一亮。
“这是针对新加坡市场量身定制的一款产品。”中通客车海外营销公司总经理朱永虎介绍,该车采用中通第六代新能源节能技术,整车综合能耗降低8%,最高续航可达600公里。三门设计能有效提高交通高峰期通行率,低地板设计也为特殊人群乘车提供了便利。
今年10月11日,中通新能源客车交付仪式暨N12D双层电动巴士全球首发活动在新加坡举行,再谱中国客车品牌出海新篇章。目前,中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新能源客车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入运营。今年前三季度出口5062台客车,同比增长72.1%。
企业跑出绿色出海加速度,离不开聊城服务的保驾护航。开发区成立工作专班服务企业,将企业列入省市重点保障类外贸企业名单,与环保、水电等部门强化要素保障,为客车订单生产赋能,联合聊城海关建立协调机制,保障沿途运输、口岸通关无障碍,实现快速通关,确保订单及时交付。
今年以来,聊城市实施项目全周期管理服务改革,搭建重点项目全周期协同管理平台,将重点项目全部纳入平台管理,全过程、全天候了解推进情况,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一年来,聊城坚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根本动力和重要抓手,坚持谋在新处、改在真处、抓在实处,着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攻坚突破,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聊城实践注入强大动力和活力。
聚焦打造“高效开工一件事”,聊城获得12项工程建设领域省级改革试点;全面深化土地要素保障集约化改革,推动项目落地流程再造和制度创新;深化新型工业化系统集成改革,连续两年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作为全省首个完成试点任务的城市,为全面推广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改革提供了“聊城经验”;开辟资源资产盘活新路径,作为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强化以数治税,有力推动税费征管质量提质增效;做优做实“检察护企”各项工作,持续打造“赢(营)在聊城”特色品牌……一次次创新性探索、一个个突破性进展、一项项标志性成果,镌刻着聊城改革步履铿锵的印记。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亮了兴华路徒骇河大桥。“现在城市更美了,交通便利了,环境更好了,各种配套设施也越来越健全了。”市民王岩在散步中欣赏美景,感叹城市发展的日新月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聚焦城市发展所需、民生所盼,聊城积极融入国家战略、提升位势能级,构建“高铁叠加、高速成网、飞机起降”的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快破解城市交通堵点难点痛点问题,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让群众出行更顺畅、生活更舒畅。同时,构建市县统一的数字孪生平台,深化环境资源审判综合改革,全力守护聊城碧水蓝天、河湖安澜。
早上把孙子送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三楼的托育中心进行感统训练,自己到二楼老年活动室活动,中午爷孙俩再到社区食堂就餐……在东昌府区古楼街道向阳社区,75岁的冯大爷不住地称赞社区提供的“老幼共托”服务。
老有所养、幼有所育,是社会关切的民生大事。聊城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不断完善普惠托育和养老照护服务体系,创新托育制度、资源、系统集成打包模式,努力绘就“朝夕美好”的幸福图景。
校园安全事关千家万户,是重要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在做实星空护学“莘县经验”的基础上,聊城创新推动“123”工作模式转化为“1+4”高峰勤务,全力打造护校安园“聊城样板”。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细数聊城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涉及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养老等各个环节,散发着幸福的味道,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