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十年 党报相伴

■ 本报记者 路子强

11月初,同往年一样,赵云新早早订阅《聊城日报》《聊城晚报》这两份本地最具权威性的报纸。

赵云新是山东通茂人才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创业伊始,他就坚持订阅《聊城日报》《聊城晚报》,如今已有十年。他每天到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阅览《聊城日报》《聊城晚报》,即使出差在外,也会浏览报纸的电子版。

为大型用人单位推荐急需的博士等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联合全国多所高校举办招才引智聊城行活动、承办春风行动以及人才夜市大型招聘会、为企业人力资源从业人员提供综合能力提升培训……赵云新介绍,得益于对本地人力资源市场的深刻洞悉和前瞻性把握,公司业务涵盖人才寻访、派遣外包、高端猎头、背调测评、培训提升等,HR生态链初具规模,能满足各类单位绝大部分人力资源服务交付需求。在此基础上,他还创办同城速聘、同城优聘品牌,并在上海、青岛等地设立分公司,在聊城各县(市、区)设立分支机构。

“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公司发展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读党报、用党报是一条捷径。”赵云新说,“很多人忽视了党报的独特价值,它犹如一座灯塔,精准且深入地传递国家大政方针、地方政策法规以及经济发展战略等关键信息。通过读报能第一时间了解惠企政策、产业发展方向等,及时调整经营策略,确保企业发展与地方发展规划紧密契合。”

赵云新看来,《聊城日报》对于本地经济动态有着敏锐的捕捉能力,无论是重大项目的落地开工、新兴产业的崛起,还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都能进行及时且详尽地报道,这使得企业能够清晰地把握本地市场的供需变化、竞争态势以及发展趋势,提前布局,抢占先机。例如,当得知本地某一区域将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时,企业可提前开展调研,考虑拓展人力资源业务的可行性,为企业的多元化发展提供思路和方向。

《聊城日报》《聊城晚报》丰富的社会民生内容,以及对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深入挖掘,不仅丰富了赵云新公司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员工的认知水平,也为他们开展引才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向高校人才推荐聊城时,聊城的名胜古迹、美食美景、非遗民俗等是必讲内容,这些内容很大一部分来源于《聊城日报》和《聊城晚报》。“独特的地域文化推介能够引起求职端、招聘端的情感共鸣,这已经成为我们企业的一个文化品牌。”赵云新说。

十年创业,有挫折也有喜悦,但利用媒体做风向标来抢抓发展机遇的坚持一直没有变。如今已是山东省职业指导服务专家库专家、多所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导师的赵云新,正带领企业昂首迈向下一个十年。

2024-12-27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62515.html 1 创业十年 党报相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