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温情断家事 巧解“千千结”

——市中级人民法院多元化解家事纠纷

■ 本报记者 王军豪

本报通讯员 王希玉

化解家事纠纷,守护万家灯火。市中级人民法院积极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充分发挥家事审判职能,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化“小家”矛盾,促“大家”和谐,进一步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发挥家事审判职能

家固天下稳。全市两级法院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措并举优化家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坚持调解优先,坚持妇女、儿童、老年人权益优先,坚持情理法交融,通过调解撤诉等方式化解家事纠纷,引导家庭关系重回正轨,挽救了上万个濒临破碎的家庭,为群众安居乐业贡献了司法力量。

前不久,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三庭家事法官范晓静快速化解一起离婚纠纷案件,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该案中,双方当事人均系再婚,婚后因性格不合,经常吵架。去年,男方第一次提起离婚诉讼,一审法院判决不准双方离婚后,双方分居超过一年。

该案是男方第二次提起离婚诉讼。一审中,女方未到庭。一审法院审理认为,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分居已满一年,男方再次起诉离婚,符合法律规定,遂判决准许双方离婚。一审判决结果出来后,女方提起上诉,主张夫妻感情未破裂,其无经济来源,没有房屋居住,男方需要给其经济补偿。

二审立案后,范晓静认真分析研判案情,当天就与双方当事人及子女取得联系,苦口婆心地对双方当事人进行了释法析理,劝说双方当事人妥善解决矛盾。

在范晓静的不懈努力下,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双方自愿离婚,共同财产一宗归女方所有,女方搬离男方住处,男方于次日一次性支付女方5000元经济补偿金。

该案从二审立案到调解结案仅用了5个小时。

柔性化解家事纠纷

市中级人民法院制定了《关于加强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的意见》,建立未成年人审判工作领导机制。全市两级法院均设立专业化家事法庭,建立家事纠纷化解工作室,实现了家事案件专属管辖、专业审理。

“市中级人民法院将家事纠纷化解工作室打造成婚姻家庭教育、家事纠纷化解、家庭情感修复的‘司法基地’,通过柔性方式对婚姻家庭矛盾、子女教育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引导当事人理性解决家事纠纷。”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宁照铜说。

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市妇联、市民政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家事纠纷化解联动机制的文件,建立家事调查调解、婚姻家庭教育辅导、反家庭暴力等十余项工作机制,选聘177名家事调解员、234名家事调查员,搭建全方位、广覆盖、多层次的家事纠纷化解平台,形成家事解纷合力。

市中级人民法院积极延伸司法职能,建立圆桌审判、回访帮教、典型案例发布等特色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法律讲堂、普法宣传、模拟庭审、心理疏导、家庭教育等活动,切实增强家庭成员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积极预防家庭暴力犯罪,促进家庭和谐稳定。

推进家事审判改革

2021年,全市法院一审家事案件调解撤诉率达50.9%,同比上升1.9%;二审家事案件调解撤诉率达33.3%,同比上升14.4%。我市家事审判质效实现了“一降双升”:自2018年开始,全市法院家事案件数量呈连续下降趋势;一审、二审家事案件调解撤诉率均有所提升。

市中级人民法院建立健全家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整合社会各方面、各层次解纷力量,从源头减少家事纠纷,通过社会观护、家事回访工作机制,进一步修复家庭关系,家事解纷机制改革成效显著。2021年1月至11月,全市法院诉前化解家事纠纷案件2129件,同比上升36.29%;一审家事案件服判息诉率达96.67%,同比上升3.92%。

全市两级法院主动承担社会责任,通过司法职能延伸探索良方“治未病”。以市中级人民法院负责家事审判的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为例,该庭已为辖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2000余人次,到社区、学校、企业开展法治宣讲90余次,听讲人数达5万余人,有效降低了辖区家事纠纷发生率。

2022-03-10 ——市中级人民法院多元化解家事纠纷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6278.html 1 温情断家事 巧解“千千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