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检察好故事 传播法治正能量
■ 本报记者 王军豪
本报通讯员 王凯忠
1月2日,市新闻传媒中心演播大厅内座无虚席,气氛热烈温暖。
由中共聊城市委宣传部、中共聊城市委政法委员会、聊城市人民检察院主办,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承办的首届“新时代聊城检察故事汇”典型案事例发布仪式当日启幕。仪式上,首届“新时代聊城检察故事汇”暨“检察护企”“检护民生”“检护乡村”十佳检察故事、优秀检察故事正式发布。
一个个有细节、有温度、有感染力的聊城检察故事,如春风拂过山谷,似夏雨滋润田野,轻轻拨动聆听者柔软的心弦,生动展示了司法温情和聊城检察干警的为民情怀。目光所至、期盼所寄,掌声阵阵,是荣誉更是重托;《“检”与祖国共青春》,是立检为公的青春“诵”歌,更是新时代聊城检察人的奋进誓言。
整个会场仿佛一首未完的诗,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缓缓铺展,每个字都是聊城检察人“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心声,每一行都记录着聊城检察机关认真贯彻落实全市“聚力攻坚突破年”部署、聚焦“六个新聊城”建设创新履职的足迹。
检察护企
法治春风吹暖企业发展新生态
检察机关不仅是法律的守护者,更是企业发展的护航人。
临清是全国五大轴承产业集聚区之一,被誉为“中国轴承之都”。近年来,临清轴承产业饱受假冒伪劣产品的困扰,只有从根源上铲除侵害企业知识产权的土壤,才能防止假冒伪劣产品给临清轴承产业带来“灭顶之灾”——故事《小轴承转动大保护》拉开了《检察护企“赢”(营)聊城》篇章的序幕,也道出了聊城检察机关深化综合履职,服务保障创新驱动发展,护航“两河明珠”新质生产力的用心。
谈到《解除“封印”账户 打通企业“血脉”》的故事背景,聊城市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部主任李润凯告诉主持人——
犯罪嫌疑人李某涉嫌用电诈资金在我市一商场购买购物卡,导致该商场账户被冻结,各项经营业务处于停顿状态。了解此事后,聊城市人民检察院第一时间成立了专案组。经调查发现,该商场公司财务经理对犯罪嫌疑人转移电诈资金确不知情,主观上没有犯罪故意。聊城市人民检察院及时启动侦监协作配合机制,仅10天时间就帮助该商场解封了账户,让企业得以正常经营。
检察故事访谈现场,与省人大代表、浙江(温州)商会会长林乃相一同出现在镜头前的,还有一面写有“公正执法担道义,检察护企正公明”锦旗。这面锦旗,承载着广大浙商扎根聊城、服务聊城的坚定信心和对聊城检察工作真挚的认可。
值得一提的是,聊城市人民检察院以本案办理为契机,将“检察服务站”创新机制在全市推广。目前,全市已建成“检察服务站”58个,由办案经验丰富的检察官担任“检察法治服务专员”“检察官顾问”为企业服务,有效解决了涉企事项110余项,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6700余万元。
“让检察机关成为企业遇到法治问题时第一时间想得到、找得到的贴心人。”李润凯道出了聊城检察人的护企初心。
2024年3月份,聊城市人民检察院印发《聊城市检察机关“检察护企”专项行动工作细则》——细化17条具体举措,对144件涉企案件进行“标签化”管理;开展涉企“挂案”清理专项行动,累计促进新增纳税5000余万元;开设企业控告申诉“绿色通道”,受理并办结涉企民事行政生效裁判监督案件63件……
一项项举措、一组组数据,见证了全市检察机关“检察护企”的坚实脚步和实际成效。
常态“暖企”、着力“安企”、用心“护企”,秉持“每一个检察院、每一个检察人、每一个案件都是营商环境”理念,聊城检察机关突出打造以“赢(营)在聊城”为主品牌,一院一策品牌保护“新矩阵”,成为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设者、塑造者。
检护民生
法治阳光温暖每一颗心
让法治阳光温暖受伤心灵,用法治力量守护民生福祉,故事《复婚》就是最好的例证。
访谈现场,聊城市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部主任刘晓晖讲述——
一次接访中,高唐县人民检察院了解到,退役军人老张和几名老乡一同给靳某打工却被拖欠工资。多次讨要无果,老张作为召集者,在生活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垫付了几名老乡的工资。随后,市、县两级检察机关发挥监督职责,助力判决书上的白纸黑字兑现成老百姓手中的真金白银。
作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全国人大代表窦延丽告诉观众:“市检察院在办案中发现老张与妻子因沟通不畅离婚,一双儿女对美满的家庭充满渴望,为实质性化解信访矛盾,主动找我开展心理疏导。经过和检察干警的一次次努力,成功化解了老张夫妻内心困扰,两人重归于好,领证复婚。”
舞台上,全国人大代表和检察官娓娓道来;舞台下,观众深深感动。
《“飞线”的隐患》讲述的是茌平区人民检察院建立“建议提案+检察建议”衔接转化机制,通过公益诉讼检察监督,整治“飞线”难题的故事;
《落网的“帮凶”》讲述的是莘县人民检察院通过4张银行卡揪出一个“跑分”车队,通过制发检察建议,切断为信息网络犯罪“输血供粮”链条的故事;
《虚假的“病友”》讲述的是东昌府区人民检察院揭穿网络背后的“病友”骗局,多举措维护患病弱势群体权益的故事;
……
以“如我在诉”的情怀办好每一起小案,是故事背后的真情告白。
聊城检察机关以“检护民生”行动为载体,聚焦重点人群、重点领域、民生突出问题,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努力实现群众可感受、能感受、感受到公平正义。
今年以来,共受理相关案件1687件,帮助群众挽回损失472万余元。其中,办理侵害老年人、妇女等特定群体权益刑事案件51件57人,起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76件187人,市检察院获评“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办理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犯罪39件,金融领域民事监督案件16件,食品药品领域刑事附带公益诉讼案件9件。
除此之外,他们还以“检察+”的方式不断提升“民生指数”——构建“检察+工会”监督模式,实现检察监督和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双向赋能;构建“府检联动”工作机制,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加强与行政执法机关沟通联络,办理行刑反向衔接案件391件,促进检察监督与行政执法闭环衔接;深入开展服务绿色低碳高质量“两河明珠”城市建设公益诉讼专项监督等行动,办理环境资源类案件80件,搭建“黄河保护公益‘传感’平台”做法入选聊城市“法治为民十件实事”,等等。
像这样的温暖故事,还有很多!
检护乡村
法治种子遍撒沃野平畴
聊城是农业大市,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服务乡村振兴检察联络员制度”是聊城市人民检察院提升乡村振兴服务效能的“金字招牌”。该院深化服务乡村振兴检察联络员制度,创新开展“检护乡村”专项行动,推动“检护乡村”与“检察护企”“检护民生”专项行动融合,配套出台“检护乡村”措施二十条,推进平安乡村、法治乡村建设,把更多更优检察服务送到老百姓家门口、心坎里,为走好平原特色乡村振兴聊城路径贡献检察力量,联络员工作被省检察院在全省推广。
两年来,聊城的服务乡村振兴检察联络员队伍由24人发展到194人,联合提供法律咨询805次,处理涉农意见线索539条,办理消除生产生活安全隐患等案件78件,化解矛盾纠纷297起,携手共护社会稳定。
通过该制度,阳谷县人民检察院为一起长达12年的追赔案画上句号,同时构建拒执案件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东阿县人民检察院开展“消除‘地膜白色污染’,保护黄河生态”专项行动,推动形成农用地膜污染治理体系,乡村振兴检察联络员专门致电感谢;莘县人民检察院依托“联络员+数字赋能”守护农村电商新业态发展,获评省乡村振兴特别奉献奖。
《一名检察官的十年驻村路》的故事原型——聊城市人民检察院派驻第一书记申长森在访谈中表示:“我就是一名党和群众之间的联络员,从第一书记的责任,到检察干警的担当,都要求我必须全力做好这项工作。”2015年至今,申长森十年五进弱村,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检护民生”到“检察护企”,成为服务保障乡村振兴检察力量的“一个标杆、一面旗帜”。
作为一名服务乡村振兴检察联络员,东阿县大桥镇的郭金平从小在黄河边长大,针对“载重货车禁行”的黄河大桥逆行闯卡现象频发,与检察机关办案团队深入现场,化身“吹哨人”,保护了家乡,保护了黄河,他打心眼里感到自豪。
从访谈区回到故事现场——如水的沙子在屏幕上流动,时而汇聚、时而分离,时而如泪、时而如花,这是检察官王克在讲述《妈妈,再爱我一次》的沙画背景,法治副校长为留守儿童护航的故事让人动容。
沙画最后所定格的《沿着法治的轨道走向诗和远方》,就是日前在中学生中热传、受众超过10万人次,被誉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好教材”——聊城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贾富彬12月4日受聘聊城一中法治副校长当日所上的一堂法治课。自“法治副校长全覆盖”专项活动开展以来,聊城市412名检察人员担任833所学校的法治副校长,实现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全覆盖,为近百所乡镇学校送去高质量法治课。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聊城检察机关创新开展“检察为民办实事”志愿服务送温暖活动,全市检察机关党支部结对帮扶农村困难家庭106户,传递党委政府温暖,5个党支部获评“市直结亲示范党支部”;支持农民工起诉讨薪180余万元,上门发放救助金224万余元。
“检察护企、检护民生、检护乡村,‘护’的是民生福祉、‘守’的是初心使命、‘筑’的是执政根基。只有把每一个检察环节的涉企、涉民生、涉农案件打造成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的高质效‘检察产品’,才能让司法办案更契法度、更接地气、更有温度,真正实现人民群众认可的公平正义。”贾富彬说。
首届“新时代聊城检察故事汇”,不仅是一次成果的展示,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从这些故事中,我们看到了聊城检察机关在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上的积极作为,聊城检察干警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的初心使命,更看到了法治力量在聊城大地上熠熠生辉,新时代检察故事更好浸润人心,汇聚成推动聊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