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利益无小事 “接诉即办”显担当
■ 本报记者 吕晓磊
本报通讯员 范艳红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12345市民热线受理中心平均每天都接到近6000次市民来电,逐步成为党委政府倾听群众心声的窗口、密切党群关系的纽带,打通了解决群众诉求的“最后一公里”。
协调群众操心事
3月2日,市民康女士拨通12345市民热线,称其将孩子的户口从济南迁往东昌府区荣盛阿尔卡迪亚小区(北区)时,因该小区门前道路未规划名称,导致无法办理落户手续,希望有关部门能尽快规划道路名称并协助办理落户手续。
无独有偶,3月3日,市民满先生也拨打12345市民热线,称自己到辖区派出所为妻子与孩子办理落户手续时,工作人员告知因其所在小区外道路未被命名,暂时无法落户。“户口落不下,孩子就不能上学,这可咋办?”满先生心急如焚。
孩子上学是一个家庭的大事,更是重要的民生问题。接到诉求后,聊城市公安局东昌府分局安排民警进行调查,康女士与满先生所在的小区,确实因小区外部道路未命名无法进行落户。东昌府区公安分局表示,将与市民政等单位积极联系处理,尽快落实好孩子的上学问题。
“没想到这么快就得到回复,我相信落户问题很快就能解决好。”满先生说。
当好群众护“薪”人
“谢谢你们,今天终于领到了这笔工资。”冠县的郭先生致电12345市民热线。原来,郭先生一直在冠县万善乡从事水管安装工作,截至今年2月28日,仍有4000余元工资未发放。情急之下,他拨通了12345市民热线,希望能得到相关部门协助,帮其讨回工资。
接到诉求后,冠县水务集团工作人员及时联系了标段负责人。经过两天的沟通,标段负责人将所欠工资支付给了郭先生。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3月2日,12345市民热线接到市民秦先生的电话:“我在店里工作了两天,被拖欠75元工资,你们能帮忙处理吗?”经临清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工作人员核实,来电人秦先生2月24日至26日在临清一家餐馆从事服务员工作,但该单位负责人称:“秦先生处于试用期,因无法适应工作,已自行离职,不应该支付其工资。”
工作人员对用人单位进行耐心讲解,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条:“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该店铺此种行为涉嫌违法,经调解,用人单位承诺立即发放秦先生的工资。当天,秦先生就收到了属于自己的75元工资。
75元然金额不大,但民生无小事,市民热线是市民的暖心线,护的是民薪,维的是民权,暖的是民心。
解决群众烦心事
“一楼卖麻辣串的油烟太大,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2月28日,莘县的周先生拨打了12345市民热线,反映小区楼下摊铺油烟排放的问题。
群众的诉求就是哨声。
接到诉求后,莘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立即安排工作人员进行调查。经过辖区执法工作人员现场查勘,该商户因净化设备损坏,导致油烟过大。执法人员要求该商户按时更换净化器,及时清洗油烟净化器,达到排放标准,并对当事人进行了批评教育。
这样的服务速度和品质让周先生大呼意外:“我的诉求能这么快解决,12345真管用!”让周先生点赞的闻风而动、接诉即办的背后,是12345市民热线受理中心啃“硬骨头”的实干担当,是枝叶关情的民心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