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曲艺薪火 讲好聊城故事

——聊城市曲艺宣讲骨干培训为百姓宣讲蓄力储能

■ 本报记者 马永伟

人民需要曲艺,曲艺更需要人民。1月9日—12日,聊城市曲艺宣讲骨干培训班在孔繁森精神教学基地服务中心举行。

此次培训由中共聊城市委宣传部、聊城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中共聊城市委讲师团、中国曲协曲艺理论学术研究基地(聊城大学)、聊城市曲艺家协会承办。4天培训、5名国内曲艺名家现场授课、9节包含曲艺理论规律和创作表演的高质量课堂,给学员们带来了一场曲艺盛宴。

培训班来了博士学员

此次培训班参训学员全部来自基层宣讲一线,均为聊城曲艺创作、表演、宣讲的骨干。

来自聊城市曲协的李学辉带来的作品是山东快书《不教胡马度阴山》,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的事迹。“这个作品草创后想重新改编一下,不过遇到了创作瓶颈,希望得到各位老师在创作角度、现代美感、大众共鸣、结构语言等方面的指导。”李学辉说。

盛书琪目前在读博士研究生,从大学课堂走进曲艺培训班,他希望对曲艺创作作品的普遍规律,以及相声、快板等曲种的创作规律有更深刻的认识。盛书琪说:“希望自己能通过培训查缺补漏,对以后的研究工作和创作工作有所帮助和启发。”

据了解,学员们这次不仅带着作品参训,培训班结束后还要提交作业,再通过宣讲课堂培训打磨提升作品质量。

授课力量名师云集

中央电视台特邀编导、辽宁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编剧崔立君,原火箭军文工团一级编剧、著名相声作家、表演艺术家孙晨,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鲍震培,山东省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国家一级编剧孙立生,中国曲协理论委员会秘书长、聊城市曲艺家协会会长、聊城大学副教授贾振鑫……本次培训班,来的都是国内曲艺界“天花板”级别的名家。他们不仅带来了《新时代相声的创作与表演》《对曲艺文本创作规律的思考与梳理》等精彩生动的课程,还针对学员创作中碰到的问题和现实需求,现场指点迷津、答疑解惑。

崔立君曾于1996—1998年担任牛群、冯巩创作团队成员,后与姜昆、侯耀文、潘长江等人合作,是此次培训《曲艺小品创作》两堂课的主讲。“曲艺是最接地气、最受欢迎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崔立君接受采访时说,“聊城有浓厚的曲艺创作基础,针对这次参训学员的基础和特点,我根据自身创作经验教大家创作,并跟踪指导学员的创作和作品。”

贾振鑫表示:“好创意是好作品的起点,创作时要选准内容、精准切入、体现曲艺智慧,找到和观众之间的共情点。”

着力解决宣讲新需求新课题

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被称为“百艺之母”。聊城是曲艺艺术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评书、快板、琴书、大鼓等曲艺门类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在百姓宣讲活动中,曲艺类宣讲也欣欣向荣、枝繁叶茂,在巡回宣讲和常态化宣讲中发挥了“轻骑兵”的作用。

持续4天高密度高频次的培训,让参训学员都感到收获满满。据介绍,此次培训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为期4天的集中培训,第二阶段将于3月—5月通过宣讲课堂的形式分批分期举行。贾振鑫告诉记者,通过这些课程,争取能够推出更多更好地讲述聊城故事、山东故事、中国故事的曲艺宣讲作品。

“曲艺工作要始终遵循‘曲随时代、艺为人民’的创作宗旨,持续致力于曲艺的创作演出、人才培养、非遗传承、传播普及、群众文化等,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说唱相间的表达方式,与网络牵手,不断‘破圈’‘出圈’,满足观众的新观演需求,观众在哪里,宣讲就应该到哪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薛兆立表示。

2025-01-17 ——聊城市曲艺宣讲骨干培训为百姓宣讲蓄力储能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63860.html 1 赓续曲艺薪火 讲好聊城故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