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光影之美 点赞聊城发展

——“七十五载风华盛,繁森家乡看发展”全国摄影展成为文化风景线

■ 本报记者 刘丛丛 朱全智

春节期间,聊城高铁西站为游客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光影盛宴”。由山东省摄影家协会、聊城市委宣传部、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等部门联合主办的“七十五载风华盛,繁森家乡看发展”全国摄影展在此展出,150余幅摄影作品以光影为笔,记录聊城从红色热土到“两河明珠”的蝶变,吸引了众多旅客驻足观看,成为春运期间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

从红色热土到“两河明珠”

走进聊城西站候车大厅,一幅幅摄影作品以时间轴为序铺陈开来,从孔繁森精神的传承,到济郑高铁飞驰而过的现代图景;从东昌湖碧波荡漾的生态之美,到信发集团智能工厂的工业脉动……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聊城七十五载的沧桑巨变,更以细腻的视角捕捉了城市发展的脉搏。

来自河南的旅客王先生在“济郑高铁通车”作品前驻足良久,感慨道:“这张照片让我特别有感触!以前回老家要辗转半天,现在济郑高铁开通,回家只要一个多小时,太方便了。”展览中,“交通巨变”主题作品成为焦点,济郑高铁全线通车、雄商高铁全面开工等影像,勾勒出聊城作为“鲁西战略支点”的区位优势,让旅客直观感受到城市发展的澎湃活力。

旅客点赞聊城魅力

除了“交通巨变”主题,“生态之美”和“人文温度”等主题也打动了众多旅客。一幅幅东昌湖、光岳楼的作品,展现了江北水城的独特魅力。来自天津的游客李女士表示:“原来聊城这么美。这些照片既有历史感又有现代感,我打算改签车票,用一天时间逛逛这座‘两河明珠’城市!”

展览中,“伏城医养中心老人用餐”的作品让来自上海的刘女士停下脚步:“这种‘老有所养’的画面特别温暖,能看出聊城在民生福祉上的用心。”而“信发集团循环经济产业园”“艾山村艾草种植”等影像,则展现了聊城绿色低碳发展的创新实践,引发不少年轻旅客对科技与生态融合的热议。

据悉,展览自开展以来,全网曝光量已超3000万次。许多旅客表示,离开展厅后仍会通过社交平台分享作品,让更多人看见聊城的魅力。

这场高铁站里的摄影展,不仅让旅客看见了聊城七十五载的沧桑巨变,更以孔繁森精神为纽带,架起了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本地与他乡的桥梁。未来,聊城将继续以高质量发展之笔,书写新时代的“两河明珠”传奇。

2025-02-10 ——“七十五载风华盛,繁森家乡看发展”全国摄影展成为文化风景线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64534.html 1 领略光影之美 点赞聊城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