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得春风向未来
——东昌府区蹄疾步稳推进乡村振兴
■ 本报记者 苑莘
麦苗绿叶和悄悄冒出绿芽的垂柳枝迎风摇摆,各种早春花卉竞相开放。当下,东昌府区乡间田野,一派生机盎然。
近年来,东昌府区以创建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为抓手,加速推进三产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农业“新六产”,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全区农业农村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田园通”送来丰产技术
“三类田需要镇压中耕划锄,保墒增温促早发。”
“二类田在起身期追肥浇水。有水肥一体化条件的地块,提倡采用水肥一体化方式管理,并适当减少肥料用量。”
……
这是近日东昌府区农业农村局的“姜新田园通”给粮食种植户送出的技术辅导内容。受去年涝灾影响,东昌府区晚播小麦面积较大,小麦冬前苗情较往年偏差,小麦丰产形势严峻。为此,该局创新工作举措,成立以高级农艺师姜新命名的“姜新田园通”,整合全区60名农技专家,将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实现了农业生产情况即时了解、病虫害情况即时诊治、突发状况即时处理、疑难问题即时视频会商。
“姜新田园通”是过去几年东昌府区农业农村领域的众多创新之一。此外,该区还实施了国家级“信用+美丽乡村”创新乡村治理试验项目,“互联网+农村三资管理”典型经验入选农业农村部《全国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典型案例》。
“非遗村”触网变身“淘宝村”
手捻十八罗汉、掐花二龙戏珠、针刻福禄寿……打开鲁西工艺葫芦种植基地的网站,各种造型美观、加工精良的工艺葫芦一应俱全。该网站是堂邑镇路庄村工艺葫芦销售的渠道之一。作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村,路庄村这个“中华葫芦第一村”成为全国著名的“淘宝村”。
路庄村的“气质”变化离不开东昌府区的现代农业布局。该区紧紧抓住我市列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机遇,拉开发展框架,突出功能定位,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目前,全区已有32家规模较大的种植、养殖基地,其中既有专业生产型,也有科技研发型、示范推广型、加工流通型和观光休闲型的基地,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如今,东昌府区农业发展的业态逐渐丰富。其中沙镇镇侯家村等13个村因发展乡村产业,入选2021年全省乡土产业名村。亿沣合作社成功创建为国家级合作社、全省农产品加工示范主体。
产权改革打通农田灌溉“堵点”
经过产权制度改革,群众的机井用电价格实现了正常化,这是东昌府区创造性开展高标准农田电力改革带给农村群众的福利。
“十二五”以来,东昌府区共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35个,面积62.5万亩,极大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但由于配套电力设施的产权问题,机井用电难、费用高等问题依然存在,让群众使用机井灌溉的积极性不高。该区积极回应群众关切,着力打通“堵点”,决定实施电力设施产权制度改革。
2021年,东昌府区投资4284.6万元,将35个项目区涉及的228台(套)变压器全部改造升级为符合国家电网标准,由区供电公司对电力设施进行管护,并承担变压器日常损耗,减轻项目区群众用电负担。投资1731.4万元,新建200千伏安变压器44台,改造机电井360台(套);投资1302.1万元,在新建3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实施电力配套工程。截至目前,已完成改造228个台区、新建42个台区。按照整改一批、验收一批、移交一批的原则,组织供电部门同时进行验收、移交,确保群众用上低价电、安全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