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所有 但求所用
——我市柔性引才破解人才困局
■ 本报记者 苑莘
一直以来,高端人才引不进、留不住是欠发达地区面临的难题。
近年来,我市立足自身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柔性引才新模式,破解人才困局,走出了一条“人才和科研在外地,项目和产业在本地”的新路子,实现了“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的引智工作目标。
域外建起研发机构
初春,冠县工业园区内车来车往,一片生机盎然。
园区企业百佳食品已进入国内主板上市辅导阶段,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建有食品研发中心。该中心研发的课题包括加州风味蒜葱混合制品技术的研发应用、脱水蔬菜休闲食品的研制与开发等。公司负责人姜绍东介绍,食品研发中心成立后,注重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积极参与企业标准制定,研发的产品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已成为国际蔬菜深加工行业的标杆。
作为最重要的创新资源,人才在重点城市聚集的趋势难以改变。为此,我市鼓励企业在重点城市建设以科技企业孵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研发攻关、人才引进培育等为目标的引才育才平台,以共享科技创新资源,提升自身创新能力,促进项目的本地产业化。目前,我市多个企事业单位已根据自身发展需要,独立或与企业、高校、科研单位、行业协会等在外地合作建设实验室、研究院、技术平台等研发中心。
关键人才为“我”所用
“工作生活在外地、服务贡献为聊城,科技研发在外地、转化生产在聊城”,这是我市柔性引才的生动写照。
上海交通大学的刘正博士就是这样,虽然工作在上海,但他正在为聊城市恒丰电子有限公司研发关键技术。“2021年,我们公司立项了空气悬架电子控制系统ECU研发项目,刘正博士的团队负责提供关键新技术,并基于车身高度-阻尼集成控制策略及功能,设计稳定的控制算法。”恒丰电子负责人李桂飞介绍,汽车的空气悬架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控制算法的优劣对整个系统的综合性能,有着重要的意义,刘正团队的引入将使企业的相关技术水平超出国际标准。
恒丰电子是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借“智”突破的典范。作为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库入库企业,该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聊城大学等形成了深度产学研合作。公司的成熟产品智能无梭织机控制系统、智能AGV机器人、汽车磁流变减振系统等均已在行业内小有名气。此次研发的汽车空气悬架电子控制系统ECU项目,属国内首创,未来将对我市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攻克产业发展核心难题
昊泉机械、夏工精锻、天工岩土……阳谷县有众多工程刀具生产企业,在业内具有极高知名度。围绕提高工程刀具的核心指标,这些企业也紧锣密鼓地进行了科技研发。
中南大学粉末冶金工程中心周建华教授团队,作为昊泉机械人才工作站引进的人才,为企业攻克核心难题作出了突出贡献。周建华教授团队攻克了特粗晶碳化钨生长控制、预应力控制等硬质合金刀具设计制造关键技术,显著提高旋挖刀具的整体技术水平,替代进口,提升了阳谷旋挖装备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未来,我们将建成年产400万只旋挖机用刀具生产线,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新增销售收入2.3亿元、利润总额2409万元、税收总额3696万元。”昊泉机械负责人乔胜梅说。
一个企业的技术突破意味着整个产业集群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人才给昊泉机械及阳谷县工程刀具产业带来了新的变量。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未来一段时间,我市将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高端人才支撑引领作用,以柔性引才措施,破解鲁西地区引才育才难、成果转化落地难等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