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庙有座民心桥

■ 本报记者 邹辉

本报通讯员 郭洪广

雨水过后,又到春耕时节。位于高唐县固河镇孙家庙村村头的生产桥正式竣工通车,今春村民忙春耕,再也不用为出村难犯愁了。

“这桥修到了俺们的心坎上,今后装运农资、粮食,就不需要再绕远路了。”2月28日,看着村头刚刚竣工的生产桥,该村村民王建国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新修建的这座生产桥,是孙家庙村村民外出耕作最便捷的通道。整修之前,桥梁年久失修,桥体结构出现松动,桥墩部分断裂,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给村民日常出行和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尤其在农忙时节,村民运输农具和农作物时,桥梁的承重能力和稳定性令人担忧。村民对此反应强烈,“修桥”成为孙家庙村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

在基层治理的广袤舞台上,“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是不变的旋律。今年春节过后,在固河镇党委政府的强力支持下,孙家庙村党支部树立“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迅速组织党员召开专题会议,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因地制宜制定可行性修建方案,并通过一事一议协调1万元资金,正式启动危桥的翻新修建工程。

“修就要修好!”孙家庙村党支部书记王建军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党员奋战在修桥最前线,义务搬运砖石、清理碎石、平整桥面。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施工现场,由党员组成的义务施工队不怕脏,更不怕累,他们有多大本领,就使多大劲,强力推动了施工进度。

架起民心桥,铺就幸福路。修桥期间,65岁的老党员季洪顺一直坚守在施工一线,他表示,个人受点累没什么,尽早把桥修通,全村人都受益。在广大党员的感染下,不少村民也自带锄头、铁锹、撬杠等工具赶往施工现场,自觉加入修桥施工队伍,尽一份绵薄之力。

用“初心”换民心,用“匠心”惠民生。固河镇党委书记赵伟表示,今年以来,固河镇按照“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要求,围绕党建工作目标,结合支部重点工作实际,不断强化领导、创新思路、规范机制,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坚决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持续为辖区群众的幸福“加码”。

2025-03-03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65659.html 1 孙家庙有座民心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