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心写大爱 妙手谱华章

——记山东省基层名中医朱贵来

■ 吕婷婷

他扎根基层四十余载,以银针为笔、以药香为墨,在杏林画卷上书写仁心仁术;他传承千年岐黄之术,用创新思维和赤子之心,为无数患者点亮生命之光。他,就是山东省基层名中医、阳谷县博济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朱贵来。

银针药香解疾苦

医者仁心暖万家

3月初,72岁的秦桂兰(化名)因上吐下泻、腰腹剧痛被家人送至朱贵来诊室。经过望闻问切,朱贵来迅速辨证施治,以针灸调解气机,辅以中药温中散寒。三天后,老人症状全消,逢人便夸:“朱大夫扎针不疼,药汤喝下去浑身暖!”

这样的故事,在朱贵来的诊室里几乎每天都在上演。2024年10月,江苏姑娘王芳(化名)跨越千里求医。年仅20岁的她确诊子宫肌瘤,却因未婚未育抗拒手术。朱贵来以“疏肝理气、化瘀散结”为纲,为其定制针灸方案,配合中药汤剂调理,更以心理疏导化解患者焦虑。三个月后复查,肌瘤奇迹般消失,王芳感激地说:“您不仅治好了我的病,更教会我如何爱自己。”

从七级镇肺结节患者刘殿(化名)的保守治疗康复,到上海脑瘫患儿李博(化名)从卧床到独立行走的蜕变,朱贵来始终践行着“大医精诚”的信念。患儿父亲哽咽道:“孩子流了十年的口水止住了,第一次叫爸爸时,我觉得朱大夫就是当代神医!”

守正创新传薪火

古籍今用显奇效

这位被患者称为“神医”的医者,实则走过了一条充满艰辛的求知之路。1994年,朱贵来通过中医自考本科。针对困扰百姓的慢性病,他将古方化裁创新,融合《千金方》精髓改良的“通络除湿胶囊”,治疗风湿顽疾;研发的“滋阴养肺丸”,成为呼吸系统患者的福音。2001至2002年,四项中药制剂接连获得国家专利,其中“复方川贝胶囊”更斩获第七届国家专利发明创新奖。

“中医既要守住根脉,也要与时俱进。”朱贵来说到做到。他将传统药浴与现代科技结合,研发中药熏蒸疗法;撰写的《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0例》等20余篇论文,为基层中医诊疗提供宝贵经验。

悬壶济世四十载

甘做健康守护者

走进康复科,艾香氤氲中,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适宜技术有序开展。作为“康复科”带头人,他增设家庭医生诊室,推行“线上预约+健康咨询”;打造“三高基地”,将慢病管理融入日常;建立医联体双向转诊通道,让百姓“小病不出镇,大病有依靠”。

2022年,“朱贵来山东省名中医工作站”挂牌成立,标志着中医传承进入新阶段。“要把中医的火种播撒在乡土大地。”朱贵来说。

从抗击非典先进个人到新冠肺炎防控先锋,从“聊城市基层名中医”到“山东省基层名中医”,20余项表彰见证着他的医者担当。面对赞誉,他总说:“我是农民的儿子,能穿着白大褂为乡亲服务,就是最大的幸福。”

如今,58岁的朱贵来依然保持着每天接诊60余名患者的工作节奏。诊室墙上一面面锦旗默默诉说着初心,这位杏林赤子,仍在用仁心仁术续写着新时代的中医传奇。

2025-03-07 ——记山东省基层名中医朱贵来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65936.html 1 仁心写大爱 妙手谱华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