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履职尽责显担当 接续奋斗启新篇
——聚焦全国两会上的“聊城声音”
■ 本报记者 林晨 林金彦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张百顺、冯涛、李亚新、张刚、宛斌、耿遵珠、贾红光、窦延丽8位住聊全国人大代表,肩负全市人民重托赴京参会。他们怀揣为民履职初心,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一起聆听、讨论政府工作报告,积极建言献策,展现良好风采。他们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结合工作实际,踔厉奋发、真抓实干,更好地履职尽责,不断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新篇章。
“聆听政府工作报告后,感到提振信心、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全国人大代表,聊城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百顺说,作为住聊全国人大代表,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总定位、新要求,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担当,努力为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聊城是工业大市,近年来在工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同时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张百顺表示,聊城将深入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以大产业、大园区、大项目、大企业、大平台“五大提升行动”为关键抓手,推动产业格局、创新生态、发展模式、企业梯队“四个重塑”,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特别是建好聊城新质生产力产业园、低空经济产业园,抓好聊城化工产业园扩区等一批百亿级延链强链项目,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大规模示范应用,驱动产业焕新蝶变,努力创造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聊城经验。
作为平原地区,聊城具有地广、水畅、物博、村密的优势,探索出一条平原特色乡村振兴聊城路径。张百顺表示,聊城将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同时围绕全链条升级大产业,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国家级园区、区域性品牌、百亿级企业,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均衡发展,打造乡村全面振兴新样板。
“报告中提出的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支持发展现代设施农业、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举措,都让我们看到了更美好的未来。”全国人大代表、茌平区贾寨镇耿店新村党委书记耿遵珠表示,围绕报告指明的方向,耿店新村将继续发展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争取建设大型粮食仓储设施,提升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
会前,住聊全国人大代表深入基层,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倾听民声、汇聚民意,为参会作了精心准备。会上,代表们结合履职实际,围绕国之大者和民生关切积极建言献策,并向大会提交了一批高质量建议,让全国两会上的“聊城声音”更响亮。
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全国人大代表、国网山东省聊城供电公司数字化与通信工作部(数据中心)信息运检班班长冯涛表示,普及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将大幅增加电力需求,尤其是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应该从国家层面制定充电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像规划加油站一样规划充电站建设。”他建议,把充电站纳入城市更新重点项目,明确景区、高速公路等不同场景下的建设标准。同时,加快研发液冷超充、双向充电等技术,推动车企生产适配新标准的电动汽车。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加强困境儿童、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流动儿童家庭经济收入普遍偏低,家长为维持生计将大量精力投入工作,难以在孩子教育、健康及心理关怀方面投入足够资源。”全国人大代表、聊城市实验中学副校长窦延丽深有感触地说。她建议,加大对流动儿童家庭经济扶持力度,通过提供住房补贴、就业培训与创业扶持等措施,提高家庭收入水平。例如,为流动儿童家庭提供廉租房或公租房,降低居住成本;开展针对流动儿童家长的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小额贷款等创业资金支持,帮助流动儿童家长稳定就业创业,从而为孩子成长创造更好经济条件。
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是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举措。全国人大代表、冠星纺织集团总公司纺纱八厂运转主任李亚新表示,冠州国际陆港对于推动县域产业发展意义重大,目前精品钢板产业等领域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而现行铁路运费下浮政策力度不足,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她建议,希望充分考虑国家和地方铁路之间因结算机制和跨路局致使物流成本过高的实际情况,力争推动向外发运货物运费更大幅度下浮,支持冠州国际陆港发挥“公转铁”作用,降低物流成本。
莘县地处冀鲁豫交界处,具有典型的省际毗邻地区特征。在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聊城市残疾人劳服中心游泳运动员贾红光在向大会提交的建议中表示,基于莘县与冀、豫毗邻地区经贸往来密切,产业互补性强,且产业协同基础深厚、历史悠久等优势条件,建议在该地设立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先行先试试点区。以产品准入及执法监管高效衔接等方面的先行先试、探索实践为切入点,在顶层设计层面整合资源和政策,协调冀、鲁、豫三省,在发展规划、财税、土地及公共服务等方面,给予试点区政策倾斜和项目扶持,带动经济要素全方位有序自由流动,打造省际毗邻地区经济发展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