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撑起安居一片天
——聊城推动公积金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 本报记者 娄小皓
广厦万间,心安万家。住房公积金政策牵动千家万户,可以说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百姓生活。
为托起群众安居梦,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立足小窗口,服务大民生,深入践行市委“6293”工作思路,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作风深化上下功夫、在实干争先上求实效,完善政策、简化流程、创优服务,用心用情写好“安居”民生答卷。
更大范围——
推进缴存扩面,保障缴存职工安居
“缴存住房公积金可以享受低息购房贷款等政策红利,让灵活就业人员谋得实惠。3月3日,聊城发布了关于优化调整公积金缴存使用政策的通知,放宽了灵活就业人员缴存范围,我第一时间就办理了开户缴存。”一直关注公积金政策的市民赵彦安说,“住房公积金缴存多少自己定,还能随时退出、全额提取,政策很实用。”
近年来,我市灵活就业人员规模不断托大,鼓励他们参与住房公积金缴存,有利于扩大住房公积金公共服务覆盖面。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不断挖潜增效,聚焦基数调整、未建、未达、欠断企业和灵活就业群体,扎实开展政策法规宣传月活动和缴存扩面专项行动,增设执法监察科,持续强化刚性征缴和柔性执法。2024年实现归集63.02亿元,归集余额234.91亿元,归集总额513.40亿元。
为更好满足居民刚性住房需求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助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聊城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推行“321”工作机制,开通服务对接、楼盘准入、贷款审批3项绿色通道,将资金奖励存放比例提高至银行到位资金的20%,精准支持白名单项目建设,助推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扩围增效。
更优服务——
破解急难愁盼,服务便捷又暖心
民有所盼,政有所为。我市始终秉持为民服务初心,及时调整优化住房公积金惠民政策,不断“破冰”“破局”。
“通过‘商转公’政策,我将54万元商贷全部转为公积金贷款。”市民马庆瑞2019年在高新区光岳壹号院小区购买了房子,首付后通过商业银行贷款60万元,虽然近年来利率有所降低,但每月仍要还3000元。“‘商转公’后,年利率降为2.85%,帮我省了一大笔钱,且直接在公积金账户里扣,我基本不用想着还款了,手续非常方便。” 马庆瑞说,办理过程中工作人员的耐心解释让他感觉如沐春风。
着眼稳市场、促消费、惠民生,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研究出台“商转公”等10项惠民政策组合,全力支持缴存人租购住房需求。尤其是“商转公”、直付首付款、缩短贷款期限,较大程度上缓解了购房者的筹款、还款压力。2024年,发放贷款24.90亿元,增幅49.64%,全省排名第一。
保障和改善民生“答卷”,永远没有最后一题。在推动住房公积金惠民政策落地见效的同时,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创新服务模式。实现36项业务全程网办、13项业务跨省通办、9项业务秒批秒办。
——加强服务协同。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以“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为目标,落实公积金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提升,推动同一服务事项办理要素全省统一。
——落实服务监督。做实“好差评”、业务回访、邀请社会监督和抽查暗访4项监督,2024年“好差评”满意率99.9%,12329热线满意率99.8%。
更高质量——
聚焦数字赋能,业务在阳光下运行
浪潮之下,如何拥抱机遇,以“数智”赋能公共服务?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紧紧依靠“数字”驱动改革创新。
综合运用住建部“三工具一平台”,配合自建数据治理平台,定期排查存疑数据。根据问题数据成因及整改难易度,集中开展基础数据、睡眠账户等专项清理。深化内部巡察和离任审计,重点稽核问题数据,督进整改。截至2024年底,累计整改90余个风险项的存量问题数据10.01万条。以数据质量评估得分为切入点,优化指标数据统计口径,2024年,全市数据质量评估得分提升至满分。
住房公积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为防控风险,提升贷款质量,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落实个贷全流程风险管控,严格执行三级审批制度,常态化开展逾期治理攻坚和“预转实”专项行动,切实防范资金风险。全年清收逾期贷款437.03万元,办理“预转实”12.96亿元。持续加强结余资金存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全年增值收益2.58亿元。
人勤春早功不负,实干争先启新程。在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的当下,聊城将继续深化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推出更多惠民利民的政策措施,不断提升服务水平,让住房公积金制度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