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促消费公平 共享数字金融
编者按
3月14日—3月20日是一年一度的“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周。连日来,在聊城银保监分局的指导下,全市银行业、保险业各机构积极践行社会责任,纷纷开展了以“共促消费公平,共享数字金融”为主题的“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活动,持续推动金融消费者教育和金融知识普及,提升金融消费者风险防范意识,消除侵害消费者权益隐患,构建和谐金融生态环境。通过多样化传播渠道,各金融机构以实用性、趣味性兼具的金融知识服务,进一步聚焦老年人、青少年、农村居民、残障人士等群体,全力做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工作。今日,本报推出《共促消费公平 共享数字金融》专版,敬请关注。
守好群众“钱袋子”
——东阿农商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纪实
■ 尹腾淑
如果说贴心高效的服务是银行的名片,那么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就是这张名片的底色;如果说金融服务是阳光明媚日子里的清风,那么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则是给群众遮风挡雨的大伞。
近年来,东阿农商银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持续做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和金融知识宣教工作,通过夯实厅堂宣传阵地建设,常态化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活动,当好百姓资金的“守护卫士”。
提升自身业务能力
保障客户资金安全
近日,一位女士急匆匆地冲进了东阿农商银行开发区支行的营业厅边走边问:“我现在需要向外汇款,账户被冻结了,怎么办理解冻?”
当时,大堂经理姚秋景正在分流客户,听到这些话后,马上警惕起来,安抚其坐下后,仔细询问其转账原因,详细了解事件经过。原来这名女士叫周婷婷(化名),最近因急需用钱,出于好奇在手机上申请了网贷,给对方发送了自拍和身份证信息及家人信息,并根据提示下载了App,注册完成后,对方打来电话说账户冻结,需支付解付金,并发过来了冻结截图,还告诉她贷款已经发放,周婷婷通过App查询,发现确实有分期还款提醒,其贷款的5万元为待领取状态,需要支付2.5万元才能领取贷款资金。
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出于职业敏感,姚秋静判断客户可能遇到了电信诈骗。通过姚秋静耐心地讲解和劝导,周婷婷终于意识到了危险。随后,姚秋景现场指导周婷婷下载了“国家反诈中心”App并帮其接通了派出所电话。
经过民警详细解释后,周婷婷意识到自己差点上当受骗,感激地说:“要不是你们阻止我的话,我的钱就没了,真的感谢你们!”
周婷婷免遭经济损失得益于东阿农商银行工作人员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更得益于该行在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的扎实工作。为切实防止电信网络诈骗,东阿农商银行不断提升员工防范金融案件的能力,提高员工对可疑交易的应变能力。同时,该行加强对客户的了解,熟悉客户的业务领域、金融需求和业务办理习惯等,从而更全面、更快捷地满足客户需求,保障客户资金安全,用心用情用力守护好群众的“钱袋子”。
常态化宣传
让金融知识入脑入心
“您好!请问您办理什么业务?”3月11日上午,东阿农商银行营业部副行长李彬彬来到厅堂内,协助客户办理业务,倾听客户的业务需求、服务感受,在普及金融知识的同时,“问诊”客户服务流程。
从咨询答疑、业务指导、意见征询,到金融知识宣教,东阿农商银行“行长值大堂”活动不仅实现了让金融消费者和银行管理者“零距离”对话,更让金融知识入心入脑。
为做好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各项工作,东阿农商银行构建金融知识普及宣传长效机制,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宣教工作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持续开展“金融消费者权益日”、“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防范电信诈骗、“金融知识进万家”、“金融知识进校园”等活动,帮助金融消费者理性选择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及服务,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责任意识,营造和谐稳定的金融消费环境。
在做好常态化宣传的同时,3月14日起,该行积极响应聊城银保监分局号召,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制定活动方案,辖内所有网点电子海报机均滚动循环播放“3·15”活动海报和金融消费者八项权利海报。同时,该行依托23支红马甲志愿服务队,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迅速掀起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热潮,真正将金融知识送至千家万户。
高唐农商银行“适老化”宣教暖民心
本报讯 (尹腾淑) “姑娘,多亏你那天的讲解啊,不然我就被骗了。”3月15日,高唐县清平镇军户李村村民李金华紧紧握着高唐农商银行工作人员王成的手说。近年来,高唐农商银行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着力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融入日常经营管理中,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适老化”金融知识宣传活动,有效提高老年群体防范金融风险的意识,不断增强老年消费者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随着金融科技的日益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不断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变,消费方式也由以前的现金消费逐渐转变为线上支付。可是,对老年群体尤其是农村的老年群体来说,却是难以跨越“数字鸿沟”。王成坦言:“在农村,许多中老年人都会在集市上、学校门口等人员密集的地方做点小生意,他们大多使用现金交易。我们基层支行的重点宣教对象,就是这些群体。”
在日常工作中,高唐农商银行清平支行厅堂工作人员经常会利用客户等待时间,通过组织开展厅堂沙龙活动向客户进行多方面金融知识的宣讲。三天前,李金华因存款到期来营业厅办理业务,在等待的时间正巧赶上了清平支行组织的反假币知识讲解“微沙龙”活动,王成就是此次“微沙龙”的主讲人。王成介绍,活动中,她首先向客户分享了辨别人民币真假的方式方法,然后拿出2015年版和2005年版两张100元现金做详细辨别真假货币的讲解,中间多次与客户进行互动,最后还为客户分析了现在比较常见的假币特点及常见诈骗存在场景,细致入微的讲解给在场的客户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今天来镇上卖橘子,一个年轻人过来买,给我了100元钱,我根据你那天教的方法一看就知道是假的了。要不是上次听了你的讲解,我就被骗了。”李金华感激地说。
以上是高唐农商银行以金融安全知识宣传为抓手,坚持宣教“适老化”,筑牢老年群体消费者合法权益“防火墙”的一个缩影。3月14日以来,高唐农商银行积极开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周活动,不断加大金融知识宣传力度。公检法出具文书、涉嫌洗黑钱、网银人脸识别……一个个对于老年群体来说既新鲜又陌生的“名词”,在该行工作人员的讲解下变得简单易懂,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莱商银行聊城分行金融知识宣传进乡村
本报讯 (尹腾淑) “辛辛苦苦搬砖一年,钱却进了骗子口袋,怎么才能不被骗,我来教您一招,守住您的口袋……”3月15日清晨,阳谷县石佛镇凤栖湾社区莱商银行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站里传来了阵阵清脆的快板声。
在“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周活动中,莱商银行聊城分行依托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站直接面向农村的优势,组织金融知识普及宣传小分队先后前往临清、阳谷、东昌府区等地的服务站,设立咨询台,并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金融知识宣传送至乡村。该行围绕存款、保险、适老化金融服务、防电信诈骗等向客户讲解金融消费者解决争议的正当渠道和方式,以金融知识助力乡村振兴。
同时,莱商银行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站工作人员还集中发放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折页等宣传资料,为群众讲解金融知识,引导消费者合法、理性有序地维护自身利益。
华夏银行聊城分行创新消保宣传方式
本报讯 (尹腾淑) 为维护广大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提高金融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近日,华夏银行聊城分行深入落实金融知识宣教工作要求,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组织开展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活动,努力把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根植于每一位消费者心中。
面对错综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该行推陈出新,依托多元化线上宣传渠道,充分发挥网络宣传平台的辐射作用,扩大宣传覆盖面,同时组织客户积极参与山东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竞答,向广大金融消费者推送有奖答题活动链接,寓教于乐,增强金融知识宣教的趣味性,积极组织转发保障金融消费者八项权利等电子宣传海报,提高消费者对金融风险的认知。
日照银行聊城分行厅堂里开讲“微课堂”
本报讯 (尹腾淑) “作为一名金融消费者,大家知道自己有几项权利吗?”3月16日下午3时,在日照银行聊城分行营业部大厅里,一场别开生面的“微课堂”在该行大堂经理的提问中拉开序幕。
自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周活动启动以来,日照银行聊城分行机关党支部高度重视,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由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导小组牵头,金融知识宣教团负责金融知识的推广普及和教育宣传。
厅堂是金融服务的主阵地,也是金融知识宣传的主阵地。该行网点大堂经理在客流量高峰时期,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小讲堂,对金融消费者八项权利、常见侵权案例、老年人权益保护等知识进行巡讲,并设置趣味答题环节,增强客户参与度,切实加强重点金融消费者群体的维权意识,提升大众金融素养,营造公平金融环境。
润昌农商银行开通“3·15”金融直播间
本报讯 (尹腾淑) 3月14日晚6时,润昌农商银行“3·15”金融直播间,在抖音平台正式上线。
直播期间,该行消费者权益保护宣讲团成员在线讲解消保知识,普及金融知识和维权途径,并对网友提出的疑问一一解答。“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周活动期间,润昌农商银行组织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主题宣传活动,创新形式载体,丰富宣传内容,打造“全方位、多形式、立体化”的宣传模式,广泛普及金融知识,提升社会公众风险防范意识,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润昌农商银行还在微信公众号开设“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金融知识课堂,集中宣传防范电信诈骗小贴士、反洗钱小知识等消保知识,组织员工线上推送,加大线上宣传力度,扩大受众覆盖面。
太平人寿聊城中心支公司织密特殊群体防护网
本报讯 (尹腾淑) 为普及金融知识,提升老年和年轻消费者的金融素养,近日,太平人寿聊城中心支公司聚焦“一老一少”特殊群体开展了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活动。
老年人和学生群体对金融产品的认知比较欠缺,是遭遇金融诈骗的高危人群,也是此次活动的宣教重点群体。3月15日,该公司组织宣传小组在市人民广场进行户外宣传,通过讲解金融知识,向老年人和学生们普及金融安全知识,提高大众的认知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在各营业网点,该公司悬挂宣传条幅、海报,循环播放相关宣传片,帮助提醒客户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增强金融消费者的获得感。同时,该公司优化老年人服务,设立老年人服务专席,配备放大镜、老花镜、轮椅等便民设施,提供暖心关怀和便利服务。
莘县农商银行金融知识宣传“量身定制”
本报讯 (尹腾淑) 在“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周活动中,莘县农商银行为不同类别的金融消费者“量身定制”具有针对性的宣教内容,确保群众“一看便知、一听就懂、一学就会”。
为确保活动实效,该行提前行动,根据职业行业、年龄阶段、知识水平等金融消费者群体的差异性,组织开展调研,真实了解群众对金融知识的认知程度和实际需求,将对金融知识的“被动接受”逐步转变为“主动需求”,形成银行与消费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活动期间,该行针对不同类别的金融消费者制定不同的宣教方案,明确宣传主题,真正帮助消费者解决迫切的现实问题。同时,开展特色宣传活动,组织客户经理深入田间地头、蔬菜大棚、社区广场、工厂企业等开展“金融知识进万家”活动,通过现场讲解、发放宣传册等方式,实地为金融消费者讲解防范非法集资、银行卡安全使用、防范电信诈骗等金融知识。
(本版照片由尹腾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