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融资破冰到智造升级

——临清打通政策惠企“最后一公里”

■ 本报记者 夏旭光

本报通讯员 程源

3月29日,在临清市海瑞轴承制造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生产流水线高速运转,一排排崭新的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经过精密加工后被打包发往全国各地。

“现在的订单已经排到了5月份,急需采购500吨轴承钢,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多亏‘专精特新贷’解了燃眉之急。”海瑞轴承负责人辛广明说,在春节后临清市开展的规模以上企业复工复产走访调研中,临清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了解到该企业遇到的难题和实际需求后,第一时间帮助企业争取到中国银行推出的无抵押“专精特新贷”产品,仅三个工作日,500万元贷款就成功到账,缓解了资金周转压力。

中小微企业规模较小,往往难以获得金融机构的青睐,导致融资成本高、融资效率低。这不仅限制了民营企业的正常运营,也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壮大。为了培育壮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临清市持续加强政策供给,构建政银企多方平台合作模式,引入政府担保基金、风险补偿基金、各类担保公司等措施手段,加快信贷投放节奏、优化信贷结构配比,同时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探索推出多种线上贷款产品,有效解决广大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

2024年,国家出台一系列设备更新超长期国债政策,鼓励民营企业通过淘汰旧设备、购置先进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在设备更新过程中,企业可享受项目总投资15%的国家财政资金支持。政策出台后,临清市立即组织相关部门、企业开展政策宣讲会,邀请专家详细解读政策要求,主动向广大民营企业释放政策红利信号。

三和纺织集团是一家集纺纱、织布、印染产业链条于一体的大型出口综合棉纺织印染企业,也是临清市最大的民营企业。近年来,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部分织机设备超龄服役,急需更换新设备。“我们联合行业主管部门,指导三和纺织集团开展设备更新领域超长期国债项目申报,企业设备更新项目最终获批国家财政资金支持957万元。”临清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甄峰说。

有了充足的财政资金支持,三和集团购置了533台喷气织机、10套新型水冷式空调,并配套高速整经机、自动穿筘机、自动送纬装置、MES系统等,实现织布车间智能化、数字化提升,达到全流程可视化管理,年产坯布约1.1亿米。项目投产后,预计每年为三和纺织带来3亿元的营业收入,直接利润2000万元,税金1000万元。

近年来,临清市坚持把民营经济发展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健全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促进机制,加强对民营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通过政策引领、产业带动、创新驱动等多种形式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深入实施设备更新超长期国债政策,规划储备设备更新项目91个,总投资达87.3亿元。2024年,临清市民营企业获批国家900多万元超长期国债支持、省级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奖补资金40万元。出台《临清市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临清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临清市制造业提质升级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等系列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举措,加强各类涉企优惠政策推送与精准解读,千方百计打通政策惠企“最后一公里”。围绕轴承制造业、纺织服装轻工业等民营经济七大重点产业链,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企业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引导民营企业加快进入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现代贸易等新兴产业。

2025-04-03 ——临清打通政策惠企“最后一公里”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67478.html 1 从融资破冰到智造升级 /enpproperty-->